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年时间语文从学渣到学霸(你也可以)

句子大全 2019-05-31 12:47:45
相关推荐

一年的时间,高三语文从学渣到学霸,这个可能吗?笔者如果没有这一年的特殊经历,也会认为不太可能,但是实际情况是笔者语文成绩确实由及格线90分左右提升到130分(满分150分),时间就是一年的时间,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现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想学好语文的同学能有所帮助。

高一、高二的时候,理科成绩还算说得过去,但是最差的是英语,基本上都是不及格;然后倒数第二差的就是语文,基本在及格线90分左右徘徊。大家都知道,语文是成绩最不高的一门,很多其他科目考140分的同学,可能语文只能考110多,因为语文丢分比较容易,想拿分反而比较难。

高中前两年我就是这种状态,该拿的分拿不到,不该丢的分也在丢,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语文,也不知道怎么去答题。基本上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状态,老师让做什么基本上就应付应付,有时候来了三分钟热度,拼那么一下两下的,可能会取得一点小成绩,但是想取得大的进步,真的很难。然后就又放松下来,翻来覆去,还是那个怂样子。直到我遇到了高三的语文老师Y。

你需要一个好老师

Y老师是一位男士,当时应该是35岁左右,个子不太高,但是人长得挺精神,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衬衫总是很整洁,整体散发着沉稳、自信的气质。虽然同为男人,但是我却一下子感觉跟老师对上了磁场,我对Y老师非常的崇拜,乃至仰慕起来。

这种感觉很奇妙,从Y老师来上课开始,我就觉得老师说的真对,之前的老师为什么没有这么告诉我呢,我如果按照老师说的去学,肯定会提高成绩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对老师的喜欢和信赖让我一下子对语文来了兴趣。所以说,对于一门功课来说,能从比较差提高到很好,这中间必然有一个刺激,额外的比较大的刺激,这样你才能脱离之前的舒适圈,而走入正确的轨道。我想认可一个老师和对某一个科目感兴趣都比具体的方法更加重要。

那么Y老师是怎么教语文的呢?

像学数学一样学语文

很多人不喜欢学语文,特别是理科生,认为语文知识点太杂、太多,而且中间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没有逻辑性。然后学语文就是靠死记硬背,没劲的很,没意思,也不显示智商。基于这种消极的态度,能学好语文才怪呢。

老师告诉我的是第一个大招是“像学数学一样学语文”,Y老师告诉我们,语文的知识点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每一个题目为什么这样出,要考你什么知识点,都是一清二楚的,好的学生就是要具有这种对语文科目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说起来可能有点不太好懂,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选择题为选出文字都对的一项。这些选项里面有2个字的词,有3个字的词,也有4个字的词,或者更多字的词,而其中最常考的点在于非常常用的词语,但是往往最容易用错的词语,这个用错不是说学生容易用错,很多都是社会上普遍的容易用错的词。要考倒你的这个词你拿到大街上问问,可能问10个人,有9个人都会回答错误。你可能会说,出考卷老师这不是变态吗?对啊,就是啊,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都出的题目是: “欢天喜地”怎么写,“一心一意”怎么写,然后每个人都考100分,这还怎么选拔呢?所以你明白了考试的目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出题,可能会出什么样的题,你就知道去学什么了。然后在做题的时候,一看题目,就心里有数了,根本不需要去慌。

我不知道其他同学听进去没有,我听到Y老师的这段话之后有茅塞顿开之感,发现原来语文也这么有意思,于是我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开始了语文的庖丁解牛。有这种态度之后,你读文章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会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是纯粹为了赚稿费交作业,还是为了一场骂战,被别人骂的厉害了不得不还击;又或者是为了追自己漂亮的邻居而写的情书小散文……这样考虑问题,一切都活起来了。比如鲁迅老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檄文,也就是骂人的文章,但是文人骂人可不像农村妇女一样破口大骂,他肯定会搂着点,会用很多的指代词,会指桑骂槐,会各种绕弯子。另外,再看看唐诗,唐朝吟诗作对是一种重要的且时尚的社交方式,而有时候诗人落魄的时候也会写诗以泄心中苦闷,所以你想读懂唐诗就必须清楚作者的情况,作者当时的际遇。

在你按照这个逻辑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你会因为一首唐朝的诗而去了解这个诗人,去了解这个诗人其他的作品,会去了解这个诗人身边诗人的作品,可能也会了解到诗人所处的朝代的特点,当时文学的流派等,这么带着浓厚兴趣的主动学习的拓展,会让你的知识迅速的积累提高。用这个方法,我再重新看高一、高二的课文,感觉好像都是新的,我发现了如此多好玩的东西,发掘了书本上写的而之前自己不掌握的信息,又接触了大量书本之外的知识,让我对语文的信心大增,感觉慢慢的身体里知识装的越来越多。这就是Y老师给我的第一大招。

语文核心就是积累

Y老师留给我的第二个大招是,老百姓都知道的“积累”。语文和英语是最需要积累的,最难在短期内提高的科目,这点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家长、老师都达成了共识。但是只是达成共识是不够的,怎么积累呢?

Y老师说:做真题+错题本。呵呵,这一招绝大多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知道,但是关键在做,在执行,要100%的不打折扣的执行。我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虽然根据老师的第一招感觉语文提高了很多,但是第一次模拟考试,还是考得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于是按照老师说的来:首先把做错的全部都整理到错题本上,除了题目中的知识点之外,我又按照逻辑的关系查询到其他可能的出卷老师会出的知识点,然后汇总到一起,开始积累。这个积累不是死记硬背,是要分析为什么为会选错,怎么样才能不错,为什么别人也错了,她错的原因跟我一样吗?就是这样逻辑性极强的去分析,把所有错误的地方都掌握下来。对于考试的时候那种蒙对的题目还有不太确定的但是却作对的题目我都按照错题进行整理,不想当然,宁可多积累10个也不能漏掉1个。

神奇的事情慢慢出现了,下次再模拟的时候,我发现很多词语怎么这么熟悉,有的是之前的考试中考过的,还有一些是我上次拓展的时候掌握的内容,得分率提高了不少,当然还是会遇到没掌握的知识点,但是我发现每次模拟,没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少。

从此我爱上了模拟试卷,而且还有一种近乎变态的想法,就是这次能不能多错几道题,因为做错了的话就可以学习新知识了。这种心态现在想起来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主动学习、主动积累的状态,再也不是老师盯着你学这学那的被动的状态了。

根据老师教的这两个大招,我每次测验都有进步,直到有一次期末考试,我考了全县语文第一名:130多分,而第二名只有110多分,当时的幸福感爆棚,我自己都从未想过的语文所带来的幸福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语文的兴趣,对老师方法执行到位,跟老师的关系也特别好,我积极主动地去请教老师自己探索到的不会的东西,老师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原来你还能这样想”的状态,也让我备受激励。

所以总结起来,我自己实现语文成绩质的飞跃的关键是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然后依靠老师传授的“像学习数学一样学语文”和“不断积累”的方法,这种方法论到现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同样有指导作用,我非常的感谢Y老师。

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学问来不得半点假,必须踏踏实实的掌握知识点,多动脑筋,多付出才能收获大的成功,语文如此,其他的科目也是如此。

加油,童鞋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