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39岁学英语执裁36年(参加北京冬奥是她的梦想)

句子大全 2016-12-02 01:02:11
相关推荐

31岁成为短道速滑的裁判,39岁开始学习英语,47岁成为ISU(国际滑联)短道速滑裁判员……现年67岁的申鸰是目前国内唯一的ISU短道速滑编排记录长,也是冬奥组委里备受尊敬的“大姐大”。

2018年,申鸰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成为了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体育协调处短道速滑项目竞赛主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她就69岁了,那将是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她说,想站好最后一班岗。

要做就做到最好

12岁开始练速滑,18岁成为运动员,23岁成为教练,29岁成为体育老师,为了不离开心爱的冰场,申鸰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考取裁判资格,这一干就是36年。

因为有滑冰基础,申鸰很快取得了国内裁判的资格。她说“我当运动员没有像叶乔波那样升过国旗;我当教练,也没有培养出像王濛那样的运动员,那么我当裁判,我就想走到最高级。”

但在成为国际裁判乃至ISU裁判,这个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首先一个,英语必须过关,但她在校期间学的是俄语,对于英语,只会“一些皮毛”。

裁判员是申鸰的“副业”,要学习英语,申鸰只能在本职教师工作下班之后挤时间。她跟着广播电台的函授节目和电视大学学习,往往在疲惫工作了一天之后的夜里,听课不一会儿就会打瞌睡,她就站起来听;还是犯困,就走着学;再听不进去,就把课程录下来,第二天早上爬起来重新学。

在专业方面,她请学校的外教把短道速滑的规则逐条朗读,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坚持每天都听,对于英文的规则也逐渐熟练起来。

曾经以“国际裁判”为目标、誓要一起努力的朋友有不少,但最后只有申鸰一个人坚持下来了。抱着“哪怕今天我学会一个词,我今天也没白过”的心态,申鸰一直在坚持。

1992年,申鸰第一次出国执裁,虽然没有出差错,但她自己却不满意。原因是,她没有融入到国际裁判的大家庭中。赛间休息时,裁判们会聚在一起聊天,申鸰总是借故去喝咖啡或者去洗手间躲开,等到时间差不多再回来工作。“因为觉得自己水平很差,所以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回来之后,申鸰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英语。专业之外,词汇量和社交语言必须扩充,毕竟,短道速滑的国际大家庭,不止有比赛。

三年后,再次出国执裁,申鸰又遇到了之前见过的日本技术代表白川薄,上一次还需要翻译才能沟通,这一次申鸰已经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工作了。

“你的英语进步了不少。”白川薄说。

得到了肯定,申鸰也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000年,申鸰成为了ISU裁判,成为ISU裁判意味着有了执裁奥运会的资格,“但那时候我没想到会让我去(执裁)奥运会。”

“少不错,不出错,这是我的责任”

不管是运动员申鸰,还是裁判申鸰,参加奥运会一直是她的梦想。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让她燃起一个念头,如果参加冬奥会的目标遥不可及,“那就试试夏奥吧。”

经过三年的培训,一轮轮的筛选,北京奥运会前夕,申鸰终于拿到了国际田径裁判资格证。隔行如隔山,况且田径有四十多个小项,但凭借国际视野、裁判经验和日常储备,申鸰愣是拿下来了。

奥运会的热烈与残酷,她都亲身体会。那时候她还想象不到,自己有机会参与“老本行”冬奥会的执裁工作。“更没有想到我们自己会举办冬奥会。”

从担任裁判开始,申鸰就一直兢兢业业。“没有经验的时候,很小心的在做,有了经验之后,更需要保持这样的谨慎。”

编排记录长的工作需要知识和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任何细小失误都会影响比赛的公平。

很多时候,工作完成大家都去休息了,申鸰会再拿起来反复检查。“少不错,不出错,这是我的责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索契冬奥会和平昌冬奥会,申鸰都被国际滑联任命为编排纪录长。

2014年索契冬奥会前的一天晚上,申鸰收到一封邮件,“打开一看是任命我做记录长。”她有些恍惚有些迟疑,直到第二天中国滑冰协会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她才真正有了实感。

到了2018年,冬奥会来到韩国平昌,因缘际会,这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又落到了申鸰头上,成就了她独一无二的工作经验。

“没有时间孤独”

这些年,申鸰培养了自己的徒弟,“他再升一级就是ISU裁判了。”所有人都以为她可以好好享受退休的闲暇时光。但平昌冬奥会结束之后,65岁的申鸰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成为了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体育协调处短道速滑项目竞赛主任。

“我女儿现在在美国,我告诉她我要来北京,我女儿不同意。但是她知道,我是一定会的,因为她曾经说过,我是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

女儿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刚开始收到担任竞赛主任提议的时候,申鸰也有些犹豫,“毕竟不年轻了,我要和年轻人一起工作的话,我常常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

想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她就69岁了,那将是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申鸰说,她想站好最后一班岗。

刚来的那一年,申鸰“没有时间孤独”。作为裁判,熟悉的是比赛的规则和编排记录长的工作程序,但是做竞赛主任,完全不一样,各方面的压力随之而来。

她不要求自己走在年轻人前面,但希望可以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好在这些年的坚持给与了很大帮助。

申鸰刚开始做裁判的时候,所有资料都是纸质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无纸化成为了趋势。2000年开始,申鸰就从最基础的开机关机开始学习电脑的使用。

这些年她也一直紧跟时代潮流,用电子产品不比组里年轻人差。“作为编排记录长,我必须掌握这些东西。”

申鸰适应的很好,“现在的年轻人思维敏捷,也很能干,我没有年龄上的优势,所以我要比年轻人更努力。”

已经检查过很多次的文件,申鸰会在睡觉之前再检查一遍。有的时候工作要熬夜,年龄最大的申鸰反而是最有精神的,同事都由衷的佩服,但申鸰却自我调侃,“老了老了,虽然当时不困,但结束之后会很累。”

结语

申鸰因为执裁大大小小的国际比赛去过不少国家,但是每当别人问起当地的美食美景,她大多时候都回答不上来。

编排记录长的工作是所有裁判员当中最先开始工作的,比赛开始前,他们就要根据运动员的报名人数以及竞赛的要求编排竞赛日程。

每到一个地方,申鸰基本都是机场,酒店,冰场三点一线,但她不后悔,“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机会做裁判,虽然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它也带给了我很多的荣誉,所以我从来没后悔过。”

最近,申鸰迷上了巴扬,只要是下班回家不算晚,她都会练上一个半小时。没来北京之前,她和朋友一起组了乐队,闲暇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演奏。她说,等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要回家继续自己的乐队梦想。

(文/鲁春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