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处暑的儿童打开方式丨好吃好玩的24节气(帮孩子学好诗词和语文)

句子大全 2013-02-22 05:47:01
相关推荐

处暑节气,我带孩子这样过

今天是处暑节气,按照惯例,我给儿子Coco讲解了处暑的含义。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是二十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每到节气,我都会让孩子观察今天的天气情况,身体感觉,并做下记录。今年这个处暑,真是秋高气爽,夜里已经很凉了,宝宝要盖上小薄被单,而老母亲我已经开始盖毛巾被了。中午虽然热,但湿度不大,老母亲的脸已经感到了干燥,需要敷面膜喽。

今晚约了家人一起到著名的餐馆“全聚德”,吃烤鸭。因为老鸭味甘性凉,适宜在处暑节气使用,可以清热润燥,是道不错的节气美食。同时,处暑这15天里,我还会做百合银耳羹、核桃山药粥给孩子吃,大人则是喝点“桂花乌龙茶”,帮助身体尽快调整到秋季的收敛状态,顺应时令,更舒爽健康。

在处暑这15天里,我们会经历中元节,有些地方将中元节称呼为鬼节,但实际上,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都属于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每逢此时,古人会用丰收的食物祭供祖先,还会用放河灯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如今,河道受到保护,也不能随意放荷花灯啦,不过做个荷花手工,是我和孩子在处暑的保留节目,动动手,能让孩子更深刻地感知节气的氛围,也能在协作中增进亲子互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我计划这个周末带孩子去趟农家院,爬爬山、赏赏景。我还会带上指南针,带孩子观观星,处暑节气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带孩子体会一下古人“坐观天象”的意境。

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从小了解24节气

有朋友问我:“你这天天有年似节的,过得到是惬意,但孩子还那么小,就给他讲24节气,有必要么?”我的回答是,太有必要了,24节气在当今孩子的学习生涯中,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大语文时代已经来临:在语文新版统编教材中,小学语文古诗词从69篇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高中语文教材中,其中古诗文共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的49.3%。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表示,高考英语可以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的学科也是语文。

而语文着重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理解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古诗文又是最难攻克的难关。这是因为,在几千年的时光流逝中,古人的创作背景元素多数已经消亡,孩子读古文、读诗词,经常是能背、能默,但不懂文章背后的含义,不懂诗人究竟在表达什么。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意识是说,在夏商周三代以及更早的时期,无论是男人女人,甚至是孩子,都懂天文。但到了后世文人学士中,就有很多人对此茫然不知了。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语言学家,他都感觉到“文人不古”,何况我们现在的人呢?

可见,想要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意义,就要系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把文化的根续上了,孩子们才能真正与古代中国文明产生连接,才能真正读懂古诗文的意思,才能在大语文时代博得一席之地。

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研究员熊春锦,在《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一书中提到:“对节气文化所作的系统解读,就如同推开了一扇连通古今的文化之门。”

确实,几千年沧海桑田,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国传统的24节气。通过对24节气的学习,孩子们能慢慢拥有中国文人都有的文化底蕴,这扇连通古今的大门一旦打开,孩子对于文言文和古诗的理解,将有一个质的转变。

比如:

因为立春要吃春盘,所以杜甫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在惊蛰的物候中,桃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诗经》有云:“逃之夭夭,灼灼其华。”陶渊明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劳燕分飞”一词中的伯劳鸟,会在芒种的第二候开始鸣叫。

再比如:

处暑后,云彩疏散自如,不再像夏天那样浓云成块,因此乾隆帝在处暑赋诗曰:“天高云影淡,日远树阴长。”

古人秋后问斩的时间,就在处暑节气的“二候天地始肃”之时,《时间之书》中讲到:古人常在此时处决犯人,谓之“秋决”,就是要顺应天地肃杀之气。

因霜降时节,草木黄落,从而有了毛主席的名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小雪时节,古人以负暄(晒太阳)为乐,因此白居易说:“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可见,24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24节气也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孩子们就会接触到《节气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设24节气校本课程,让孩子跟着24节气来走近传统文化。同时,24节气也进入了考试范围,频频出现在孩子们的试卷中。

要想让孩子学好语文,家长可以先以24节气作为一个突破点,带孩子多多亲近大自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对24节气的理解和体会,开启孩子与古代文人的精神交流之门。

24节气怎么学,才能既有趣又有用

既然24节气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如此重要,那我们越早给孩子做节气启蒙就越好,因为24节气是以一年作为一个周期的,孩子多观察几年,才会对节气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对古人的智慧更加信服和崇拜。

给孩子做节气启蒙,家长要把节气搞得生动有趣一些,既好玩又好吃,这才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1、结合饮食民俗进行启蒙

在24节气的内容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饮食的。每个节气适合吃什么,这些饮食民俗,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标识。在这些标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天人合一的大智大慧。

比如:处暑吃老鸭,白露喝米酒、吃龙眼,秋分喝芥菜汤等等,这些饮食都是伴随时令的,既对孩子的身体有好处,也能让孩子从舌尖上了解节气变化,对传统文化有更切身的感受。

2、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启蒙

在24节气中,有些本身就是我国传统节日,比如清明、冬至;有些传统节日会穿插在节气之中。

现如今孩子们好像更熟悉“愚人节”、“圣诞节”,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只停留在“春节”、“中秋节”,其实传统节日往往也伴随着古人对于天时地利的观察和思考,比如,白居易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新。”;苏轼说:“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等等。

多了解传统节日,不但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四季变化的节奏,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化自豪感,增进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3、结合手工进行启蒙

有研究表明,经常动手可以促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的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等,在这几种记忆中最不易遗忘的是动作记忆。所以俗语有云:“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

对于24节气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带孩子从“动手”开始。

我们可以根据节气习俗、72候、节气诗词等等方面,抓取有意思、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带孩子做相应的手工,或者将他们听到的内容画下来。

用这种动手的方式,不但能让孩子从24节气的启蒙中找到乐趣,还能让孩子对节气时令印象深刻。

4、结合地理进行启蒙

我国领土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这就使某一个节气,全国各地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立春时节,华南地区青草都吐出嫩芽了,但东北地区却仍然是大雪纷飞。

当北方的孩子学习立春节气时,他们就会有所疑问:“为什么天还这么冷,就说春天来了呢?”此时,家长一定不要含糊过去,否则孩子可能会对24节气产生质疑,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做24节气启蒙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地理知识,一起讲给孩子听,打消他们心中的疑惑,同时也能为孩子普及地理知识,一举两得。

但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为难的是:自己本身对24节气的了解都的很少,更别提是结合地理知识了,这要一个个地去查,还要弄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喜欢,简直太难了!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郝志新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了给各位父母解决困难,他亲自主编,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套真正有趣又实用的24节气科普绘本。

这是目前唯一一套与将节气与地理结合的科普绘本,每个节气都首先从地图上的不同地区开始,讲述这个节气在全国各地所呈现的不同样貌,然后通过气候特点,节气三候,带孩子们了解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地不同的自然物候变化。

同时,书中还包含了我们前面所介绍的三个启蒙要点:节气的饮食习俗、传统节日、节气手工,这些不但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对语文产生向往之情。

另外,郝教授在每个节气都为孩子们精选了对应的古诗词,让孩子带着对节气的认识,去欣赏好词好句,更加能读懂诗词意境,也为他们推开了连通古今的文化之门。

整套书采用手绘涂鸦风,可爱又有韵味,让孩子快乐阅读,轻松学习。扫码就可观看的节气科普动画片,深受孩子们喜爱,随书附赠的节气转盘,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在左右旋转之间,找到节气乐趣。

这样一套富含天文、地理、人文、诗词、传说、民俗的自然科普绘本,4册原价158元,现在活动价70元,只要去一次儿童乐园的钱,就能帮孩子打好语文基础,做有温度的中国人,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下单。

我是蓁蓁宜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持有者,用心理学和哲学知识,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欢迎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家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