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央视文案就是坠吊的

句子大全 2013-08-06 05:05:02
相关推荐

文章转自:当时我就震惊了

ID:zhenjing2012

看一档节目,佩服到边看边做笔记是一种什么体验?

就文化类综艺节目而言,节目的后期制作中文案是重要一环,而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国家宝藏》掀起了一场有关文物宝藏的热潮,央视便趁着热度又推出了《如果国宝会说话》。

它短小精悍,每集仅用5分钟讲解一件文物,一共一百集,分四季播出。讲解的文物时代背景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横跨八千年的时间跨度。

优秀的节目质量和超高的节目水准,使它不仅获得豆瓣评分9.5的高分,也成为了观众心中文化节目的顶流。

这一切都离不开背后人均清华北大的编辑团队,是他们共同撑起了一片文化绿洲。

每一期节目,为各种国宝文物量身定制的文案都令人感到惊艳万分。

有一句最近更是引发刷屏和破圈讨论——“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这句话来自于《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第四期节目中为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创作的文案。

这座青州佛造像拥有一张圆脸,颧骨与鼻头像山峦、丘陵一样高高隆起,眼睛和眉毛犹如沟壑、大川。

在遥远的南北朝时代,人们凿空山石,他的第一次生命就此诞生。

他身上有着珊瑚、玛瑙等宝石构成的珠串,这些折射着人类对于极乐的向往。

在那个混乱动荡的年代,人们渴望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富足的世外桃源。

而这个像个孩子一样微笑着的青州佛造像,就是美好希望的化身。

从北魏至北宋的五百年,很多造像都遭到多次焚毁。

龙兴寺的僧人只能选择将他们集中掩埋在地下,时间变迁、万物更新,佛像也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瓦解。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佛像都能看出修补的痕迹,很多人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赋予佛像更长久的存在。

青州佛造像走过一千五百年的时代变更,袈裟从鲜红变成淡红,脸上的金箔斑驳脱落,历史赋予他无数疤痕。

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总是一边消灭一边创造,一边摧毁一边重建,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于是,那一抹缝缝补补的笑容渗透着无法覆盖的哀伤,而那些注视过佛像的人,也成为了雕塑的一部分。

不难发现,这座佛像和很多博物馆的展品一样,在修复的时候人们并不要求完美无缺。

碎片不一定要全部拼接上,断掉的手臂也不需要再续接,文物不必一百分。

因为只有在那些残缺之中,人们才得以窥见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需要谁画蛇添足,谁也不能够狗尾续貂。

在无数的疤痕中,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我们得以看到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来自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于是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除了凝望这份来自六千年前的凝望,我们还可以侧耳倾听那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贾湖骨笛的孔洞之间,历史的风呼啸而过,发出微弱的响声。

那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声啊,是文明的先声。

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曼德尔施塔姆说:“我在呼吸银河的碎片,我在呼吸宇宙的病症。

时间变迁,朝代更替,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谁都只是沧海一粟,一蜉蝣于天地。

我们说苍穹、论宇宙,宇宙俯视众生,一成不变。

可是何谓宇宙呢?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古时候将自己绑在炮仗上也好,如今各种航空火箭也罢。

仰望星空,是每个对生活依旧保有热情,对人生依旧留有诗意者的本能。

而这份本能,和浪漫这个词一样,从来不专属于任何时代。

于是,太阳神鸟金箔那20克黄金里记载的宇宙,便成了时光的一晃。

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和此刻的世界,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太阳神鸟金箔的图案是记录的一种方式,像先人用绳结计数、用图腾传递文化一样。

汉字的出现,让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为可能。

横竖撇捺、一笔一划,每个中国人从出生开始,一生都在学着如何写好一撇一捺——大写的人。

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是每个中国人应当刻骨铭心的骄傲。

何谓中国?

何尊铭文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它表明洛阳是古中国的所在地,即天下之中。

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一千零四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提到中国,秦始皇一统六国始终是历史上绕不开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再踏上古城旧址,路过每一块石砖,可曾试想,千百年前踏过这块石砖的,又是何许人也?

也许是征战归来、铠甲淌血的士兵;也许是踮起脚尖眺望“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少女;也许是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不知名的某某某……

这块石砖被灌溉过什么?也许是士兵滑落的血、少女掉落的泪、某人滴落的汗……

这无穷无尽的遐想空间,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跨越时空的终极浪漫。

理解了这个,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摄影师赵震会热泪盈眶。

赵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摄影师,他拍摄过862尊兵马俑。

秦俑坑不能打灯,有时为了给一张照片拍出最美的自然光线,赵震甚至会等一年。

他说:“有一次我拍着拍着一抬头,看见了兵马俑的脸上有指纹,那是2200年前,制作兵马俑工匠的指纹。

那一刻,赵震觉得自己穿越了时空,仿佛自己就踩在工匠刚刚离开后还有温度的脚印上。

那一刻,赵震和兵马俑站在一起,透过镜头看着陶俑的眼睛,赵震甚至能感觉到来自陶俑的呼吸。

他知道,这一刻站在他眼前的,不是陶俑,而是祖先。

“我们剥离的真的是泥土吗?不是,是时间和历史。我们的祖先已经化为了泥土,他包裹着这份礼物,一直送到了我们的面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