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这两个成语出自《道德经》 因人们的悟性不同(理解和用法也不同)

句子大全 2010-04-21 07:00:48
相关推荐

《道德经》在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由于古人的文言没有标点符号,后人在断句上就为难了。有的学者断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出土的文物《老子》一书中,又有一个版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标点不同,意思也就大不相同。人们普遍认可的是头一种断句,多数人也按此理解和应用。后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说不上谁对说错,毕竟只有老子本人才知道真正的涵义,后人要看你的悟性如何。就像《易经》一样,古今有多少人在研究,但能成为易经高手的毕竟是少数,没有悟性研究的只是皮毛而已。

对古老的经典著作,理解浅显,运用出错也是正常现象。学者说的话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对出自《道德经》中的两句成语,解释的意思也不相同,还引起学者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还是先按成语词典为标准,但质疑声仍然不断。

成语一:上善若水

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后人按字面理解为:最高尚的善,应该像水一样,因为水利于滋润大自然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百姓看字面理解,学者透过字面研究。学者对这句话,就有两种解释,有的认为“善”字指人的最高德行,就像水一样;还有的人认为,这个“善”字是善于的意思。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后面,还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等句。前后共有9个“善”字,如果说前面的两个善是指人最高的德行,那么后面的善都是善于的意思,前后就不统一了。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也不要迷信哪个,你要是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

要想全面理解上善若水的意思,不要孤立地看一两句,要结合后面的7个善字来解读。上善之人,所居于之地皆为善地,内心深处存善念,待人真诚、仁义、与人为善;说话诚恳言善讲信用;在为政时坚持正道,以善治恶,善于治理;为人处世时善字为先,有能力发挥自己所长,把事情办得圆满。行动时善于观察把握最佳时机,无往而不胜。所以善的含义不是一个,是包含所有好的方面,可以是善心,善德,善言、善举,善行,善正,善能、善于等等。在老子的眼中,也许还有更多的善。“圣人”之言,后人很难都理解得那么透,你都掌握了,你也是圣人了。

水有善之德,谦下之德,能以柔克刚,我们要学习水的刚柔并济的优点,努力做一个上善之人。

成语二:大智若愚

这句成语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原文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意是:太过刚直的人外表反而像委曲随和;最聪明是人外表看好像很笨拙;最善变的人外表看好像很木讷不善言辞的人。这样的解释好像和现在的成语“大智若愚”不搭边。这个成语是说,明明这个人很聪明,却表现得很愚笨的样子。老子又说“知其难,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大意是说,知道雄性强,安心守着雌性柔弱的位置,自愿做天下的溪涧。自愿做天下的溪涧,恒久的德行就不会离身,返回到最初婴儿般单纯的状态。老子婴儿纯粹的状态来形容“大智若愚”,内心纯净得像婴儿的人,才称得上大智若愚。所以这个成语不是随便用的。人生在世,能保持单纯的品性的人难能可贵,这样人智慧藏于心中,不轻易表露出来。

清代曾国藩对老子的话悟得很透,他虚怀若谷,按照老子独到的处世之道去践行,人们把曾国藩视为“大智若愚”的成功典范。

对于以上这两个成语,你有独到的理解吗?我是文学漫谈,请和我一起弘扬国学文化,传播经典智慧,只要每天学习就会有收获。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学漫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