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成吉思汗临死前留下一句话(让蒙古大军轻松灭掉了金国)

句子大全 2007-08-10 12:16:40
相关推荐

公元1227年8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在了六盘山下的清水县。在临终之前,他的心中挂念的仍然是蒙古和金国之间的战争。

成吉思汗为什么这么想要灭掉金国?原因其实很简单。金国人为了防止蒙古崛起,一直对蒙古实施残酷的压制政策。他们曾经把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钉在"木驴"上处死,也曾经实施过残酷的"减丁"政策,每过几年就到蒙古族部落进行一次烧杀抢掠。

可以说,蒙古族和金国之间有一种世代积攒下来的血海深仇。成吉思汗虽然一生灭国40多个,但最想灭掉的国家仍是金国。

然而,蒙古灭金的进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从1211年蒙古开始伐金起,一直到1227年成吉思汗临死之前,蒙古仍然没有完全剿灭金国。此时的蒙古虽然已经向西灭掉了花喇子模、西辽、西夏等数十个国家,但始终没办法把近在咫尺的金国全部征服。

这对于成吉思汗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天大的憾事。

1227年前后蒙古和金国地图

不过,成吉思汗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既然不能亲手灭亡金国,就只能在临死之前留下了一句遗言,把这个报仇雪恨的任务留给了他的儿子们。这句遗言透彻的分析了蒙金对抗的形势,彻底改变了蒙古伐金的战略走势,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这段话被记录在《元史》中:

(成吉思汗)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遂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汴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需要先说一说当时蒙古和金国对峙的形势。原来,当时的蒙古虽然占领了山东河北的大面积土地,并且攻破了金中都(北京),但是并没有把金国全部灭亡。金国人向南迁都到了汴梁(河南开封),北边依靠黄河,西边占据潼关,把蒙古骑兵挡在了黄河以北的地区。金哀宗完颜守绪分派10万大军把守潼关,并且在黄河2000多里的沿岸上布置了20多万兵力进行防御。蒙古骑兵擅长野战,但遇到潼关和黄河的重兵把守,却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蒙金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势,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

金国依靠潼关和黄河进行防御

而成吉思汗却持有另外一种战略思路,那就是潼关既然不能强攻,不如就绕过潼关,从宋朝(南宋)的境内绕到金国的后方,直扑汴梁城下。这种思路和一战期间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的路线方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绕过敌军坚守力量,直扑虚弱的后方。

成吉思汗认为,绕过潼关之后,蒙古就可以直接围攻汴梁,金国必然会从潼关调兵支援,到时候整个潼关防线不攻自破,整个河南地区无险可守,进而就可以轻松的灭掉金国。

另外,成吉思汗的这个战略方针还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如果想要绕过潼关,就必须要从宋朝境内借道而过。南宋和金国之间有"靖康之变"的血海深仇,他认为如果向南宋提出共同灭金的请求,南宋朝廷一定不会拒绝。

潼关古城

成吉思汗的这段话看起来很长,其实归纳起来就12个字,那就是"借道宋境,绕过潼关,联宋灭金"。

成吉思汗在说完这段话后,就溘然长逝,离开了人世。那么,他的儿子们到底有没有执行他的临终遗计呢?

1229年,窝阔台继承了蒙古汗位,并开始部署下一步的伐金战略。公元1230年,蒙古开始向陕西发起进攻,逼迫金兵放弃了陕西一带的防守,全部退守潼关。1231年,窝阔台严格执行了成吉思汗临死时的战略安排,分三路东进伐金,其中拖雷率领着4万大军绕过了潼关,从南宋境内顺汉水东进,绕道进入河南境内,最终直逼汴梁城下。

拖雷沿汉水东进,绕开了潼关防线

金国据守在潼关的将领名叫李平,当他听说蒙古兵已经绕道攻入了后方时,果断的选择了投降蒙古。于是,金国失去了潼关险要,再也无险可守,被蒙古和南宋军队双双包夹,最终宣告灭亡。

可以看出,窝阔台和拖雷一字不差的执行了成吉思汗的临终战略安排,一切的事态发展也全都符合了成吉思汗的预料和设想。而此时已经是公元1334年,距离成吉思汗的去世早已过去了整整6年之久。

不得不说,成吉思汗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可以提前6年预判出天下大势的发展,并精准的制定出一条合理的战略规划。这种能力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名将,甚至比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都更胜一筹。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可以"灭国四十,百战百胜",并且把这种基因遗传给了他的子孙们,使得蒙古铁骑无敌于天下,成功的征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神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