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长篇纪实文学《我的初心我的村》连载.8——绿道与古桥的牵手

句子大全 2015-12-02 11:32:27
相关推荐

蒋鑫富 著《我的初心我的村——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个中国村庄》

(上接连载13.县委旧址:是“红宝书”和“大课堂”)

18. 绿道与古桥的牵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仙居,西郭垟村的清水塘,与永安溪是有感应的。

水,尤其是的地下水,那是在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条生生不息的脉管。

刻在仙居人心房里的是,象征着绿色的——神仙居和与之相匹配的柔美母亲河——永安溪。

尤其在近几年,仙居县里花心血在永安溪边,镶了一条通向白云深处的路。这是一条足有500公里长的滨水绿道网(也叫游步道),一下激活了城里人,与乡下人你来我往其乐融融的生活。这着实让男女老少精神气爽。

仿佛在眨眼间,仙居人的脚步,一个个都矫健了许多。

遥看横亘县境的括苍山脉,还有密布在仙居全县乡村的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岙坑,一条条溪流,我终究被仙居满眼的层林尽染所折服。查阅中华书局2013年4月出版的《仙居县志》,那扉页上的数据,印证了我眼里和心里的仙居: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7.9%。

要知道这样分析并肯定,应该是成立的:宋真宗赵恒下诏,将仙居的前身永安改名,而永安的前身乐安,正是公元347年。历史年表确证,这也就是在东晋永和三年,也是仙居开始设县时,取下的第一个县名。

翻开仙居设县的历史,一算比东晋时,在我家乡绍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的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第一句“永和九年……”的时间,只相距六年。

想必,当时在会稽任职的王羲之,对朝庭作出仙居设县后,这样的区划调整决定,应该是熟知的,或者还可能出席了设县仪式。当然,这也是历史留给史学专家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于是乎,尽管本文暂没有史料佐证,但我推测的准确是成立的。只要我每每看到和读到“永和九年……”的墨迹,总会联想到仙居设县的历史。

联想是那么的自然而天成。如用今天的理念和视野,看《兰亭序》这篇千古美文。可见,王羲之当时对文化事业的改革,那是一种大胆和创新,其统筹策划水平之高且雅。

为继承和发展修禊这样的传统文化习俗,他首先不搞盛大的丝竹管弦仪式。他不但简化了那一套程式,更不搞带有去鬼神等,对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主题的摒弃,正是为了取传统文化习俗之精华。

借兰亭这一方风水宝地,王羲之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山乡,作为一个非官方举办全国性文化活动的理想场地。这个场址,俨然是大自然的恩赐,可谓天人合一。

王羲之,因此广邀了一批少长群贤。通过一一列坐,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宽严相济,重在参与的形式,让与会代表畅叙幽情。

而他自己,作为一个组织者,对活动以思辩体大散文风格,即兴进行现场创作,记录了整个过程的高雅与和美。从今天的文化意境去解释,其实这何尝不是一次高质量的“全国笔会”。

在书圣笔下,这个叫“兰亭雅集”的活动,因写出了书法艺术与创作格调的互补、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生活、生存与生态依赖的思想深度。《兰亭序》由此名载史册。

当然,我们不能拿着今天的尺子,去度量封建时代士大夫们的会纪与会风。

反之,我们要的是从传承右军遗风的角度,把人们对青山绿水的亲近,与向往作为基本点。然后,用心力、精力、财力去进行保护和利用式的开发。而不是,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又砍、又伐、又填、又建的损害自然环境。这样,往往会导致并遭受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自然界报复的结果。

牵手仙居的老桥,与永安溪的绿道。这是仙居打造“六张金名片”的象征。

着力打造“壮美神仙居、柔美永安溪、秀美田园、和美乡村、醉美新城区、善美仙居人”等六张名片,在山、水、田、村、城、人等方面,推进“两美”建设,在仙居的生动实践。努力把仙居建设成为——中国山水画城市。

仙居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优势,紧紧围绕“两美”建设总目标,努力赶超。

打造“壮美神仙居”名片。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曾称赞“神仙居是中国最壮美的山”;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夏宝龙,在浙江工作时,也盛赞“神仙居是‘浙江一绝’”。

打造壮美神仙居,仙居正充分依托景区雄浑壮美的独特优势,全面展示景区独特的自然神韵,挖掘和丰富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大力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把神仙居建设成为世界名山。

打造“柔美永安溪”名片。

仙居依水而建,得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仙居的命脉。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是华东地区保持最好的原生态溪流之一。

打造柔美永安溪,仙居正借“五水共治”东风,充分展现永安溪水之柔和、水之妩媚、水之灵动,不断彰显永安溪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加快走向“永安溪时代”。

打造“秀美田园”名片。

仙居除了山美、水美,田园也很美。县域内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田园资源。有杨梅观光带、油菜花观光带,分别被农业部评为100个“中国美丽田园”之一。

稻米飘香的杨丰山,也完成了景区申报,还有田市镇的公盂岩被称为华东的“香格里拉”。

打造秀美田园,要围绕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的目标,保护田园生态,发展田园经济,经营田园风光,弘扬田园文化,仙居正在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打造“和美乡村”名片。

仙居有着悠久的乡土文化,目前历史文化村落就有102个,数量居台州全市第一。且白塔高迁、田市李宅这两个村,现都已经列入了全国首批传统古村落。

打造和美乡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仙居,正在把一个个村庄,建设成为一个个景点。重现“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仙居,如何打造江南山区乡村风貌的样板,将成为仙居上下的愿景。

打造“醉美新城区”名片。

城区是统筹城乡的龙头,是区域发展的标志,是展示形象的窗口。尽管仙居老城区尚处在整容期,但新区形象初显。新城、青山、碧水、蓝天、绿道、古塔交相辉映。为打造醉美新城区,仙居不但重视老城区,而且按照“山水画城市”的定位,在发挥新区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全面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系统提升城区的整体形象。

打造“善美仙居人”名片。

早在千年前,项斯以其诗品、人品得到了“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美誉;王温以乐善好施,而得道成仙美好传说。今天,这些美好的故事、这种崇德向善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仙居,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

仙居,正在继续做好“中国慈孝文化之乡”这篇文章。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样朴实的载体,落到实处。以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塑造“善美仙居人”群像。

山水画城市的意象,和她“六张名片”的概念,时常走进我的思想,也不断构起我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名谚,深深的眷恋。

也是如我,现正在西子湖畔伏案创作的季节。不过,要说的是在另一个伏案地,且时节应该追溯到上一年,和上上年。

那些天,我夜宿在神仙居住的地方。那是在一个小小山坡下面,有一个清静典雅的大院。星月当空,望着院内楼大厅顶上,“红色学府、绿色智库”八个大字,这“红色+绿色”在我内心,也有格外的份量。

将我优待在如此正能量的楼里,出于当地组织部门对党建工作的重视。这种柔性化的借智借力形式,让我与当地“组工人”成了工作上零距离的同志,常常为做好仙居党建的事,打拼在一起。

毕竟,独在异乡。李白那首老少皆知的《静夜思》,常常伴随着我入睡前的时光。我只能将床头的窗帘,撩开一条窄窄的缝隙,任凭倾泻的月光,带着红色基因,悄悄从仙居城乡的四面八方,挤进帘缝,与我作着润物无声的交流。

起风了。

听窗外,风从南峰山上刮来。那里有一片浓黑的树冠,好像在呼呼地争向开口吧;细分辨,这动静里,好像还有从更远处赶来的一种天然伴奏,那是永安溪上的流水,流的哗哗作响的欢奏吧!

如此情景,无眠如梦。

“用我们的初心,一起做些事情,为这里的山水,为这里的百姓……”好几次,我正是在这样的夜晚,随“组工人”快步或慢步,在永安溪边的绿道上。

让我们从“浙江最美绿道看仙居”说起。

由浙江省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林业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旅游局、省体育局等部门,联合评选出20条第一届“浙江最美绿道”。

其中“城镇型”绿道10条,“郊野型”绿道10条。台州入选两条,其中除了仙居一条外,还有天台一条。

仙居绿道网,如大地的脉管,纵横交错。

“叶脉型”绿道网结构,由1条主绿道、多条辅绿道构成。仙居的主绿道(主脉)总长112公里,打造以“神仙情缘”为主题,主要沿着永安溪边。沿线,串联了全县大部分自然与人文景观。

服务于全县的大部分人口。同时,开辟为旅游精品线路,服务旅游人口。

辅绿道总长度321公里,依托三个城镇组群,分成三个片区,即中心城片辅绿道,打造“生态宜居”主题;白塔片辅绿道,打造“深度探游”主题;皤滩——横溪片辅绿道,打造“探古寻幽缘”主题。

绿道设置4个一级驿站、17个二级驿站、若干个三级驿站。

仙居规划绿道,分别与天台县、临海市、黄岩区、永嘉县、磐安县衔接。也正因如此,引起各地骑友、游客、驴友纷纷前来亲近仙居绿道。这指的其实是,已经完成了的永安溪绿道。

绿道,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

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

绿道可分成三类:郊野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

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住区绿地;城市绿道,主要连接城市里的公园、广场、游憩空间和风景名胜。

绿道和公园绿地建设的显著差别是,不用征地,基本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简单地说,就是但求所用,不强求所有。

仙居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景观。作为母亲河的仙居永安溪,溪水纯净、两岸树木繁茂、湿地幔滩密布。

绿道,定位为居民户外散步、自行车运动休闲通道,是让游客山水观光的旅游通道。

绿道,串联起沿线人文景观、地域特色。不但为人们提供舒适旅居环境,也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出行!

100支参赛队伍,500个参赛者齐聚在永安公园。他们的身上,一个个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脸上,流露着兴奋的笑容。

2016年6月5日上午8点时5分。

“咣”的一声锣响,站在起跑线上的100支队伍,正式开跑。他们扛着队旗,奔向县城的角角落落。

随着比赛的推移,在县城一条条街道上,都能看到身穿鲜艳队服的参赛选手。这天,他们被称为“绿色使者”。

怎么啦?一下会出现这么多“绿色使者”。

原来,这是仙居团县委举办的“1357”绿色出行暨2016仙居.首届“邮储杯”城市坐标定向大赛。此次大赛,路程约10公里,并在途中设置了九处站点。包括歌词接龙,指压板,雷锋合影,“1357”拼图合影等。完成各项趣味任务盖章后,方可过关。

“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1357”绿色出行,感受青春的活力,感受绿色生活的魅力。”团县委副书记林磊说,因为仙居是一个天然氧吧,是一块难得的心灵净土,是一座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中国山水画城市。自团县委党支部“1357”(即1公里步行,3公里骑车,5公里公交,7天一停车)“绿色出行”方案实施后,已谋划了多项活动。

“半年来,城区居民爱上了’1357’,下一步,将通过志愿服务下基层活动,让’1357’进村入户,争取城乡联动,有更多人参与。”林磊说。

绿色出行,让生活更精彩。我就这样,给徐焕健的文稿点睛。

绿道,纳入生态宜居城市和休闲度假胜地建设之中……依托山林、溪水、田野等自然生态基底。仙居的绿道,契合城乡空间,串联城乡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旅游经济增长。

仙居绿道,是生态功能的标致。

绿道,还给仙居起到了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充足空间,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可以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同时,其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均可得到较好体现。

多年结缘永安溪绿道,发现由城区永安公园,到5A级风景区神仙居,一路风光如画。

途径福应、南峰、步路、官路、田市、白塔六个乡镇(街道);连接新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神仙居度假区等三大主平台;串联神仙居、高迁古村、永安溪漂流、石仓洞及薰衣草、草莓、蓝莓基地等自然与人文的景区。

如果,骑车慢行于永安溪绿道,走累了就可歇一歇。新建的10个驿站,不仅能提供休息,还为游人提供自行车租赁、快捷餐饮服务。置身田园郊野,移步换景,每一步都有绿意相伴,每一节都会有风景相伴。

仙居绿道中,有森林健身步道。从处于仙居东南方的烈士陵园,到岭脚的仙居森林健身步道,全长7公里。森林健身步道的前半程,就是城里人早锻炼的小红旗。

小红旗,指的是从烈士陵园出发到不远处,一个插着红旗的小山峰那一段路。因为,距离仙居县城最近,驴友们每天早上都到那里锻炼、集中,多少脚印、多少汗水、多少欢笑,都被留在了这条路上。

走遍千山万水,看尽风花雪月,最想念的还是自个的家。

对驴友,或对喜欢锻炼的每一个仙居人来说,它吸引人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是一种天天爬、月月爬、年年爬后,养练出来的一种温馨的情感。

每天走到小红旗,就象走到大家庭里的会客厅一样。朱成,是仙居党校的一名副校长。业余爱好摄影,仙居的乡愁文化和古村落、古桥系列等景观,正是他眼中的风景。

在他的摄影文化中,仙居老桥与绿道,如牵手永恒的命运共同体。

昔日,仙居的老桥主要可分为木桥、碇步桥、石梁桥、石拱桥、索桥、水泥桥、藤桥、泮池桥等7种。其中藤桥只见于传说,泮池桥仅见于孔庙(图书馆前)和城隍庙(仙居宾馆)。

而架桥之事,亦有城乡之别。

邑城周边,多由官方出资为之,乡下则多由士绅捐资修建。清代以来,官方所修之桥,多已不存,惟民间绅士捐资修造的,尚有孑遗。

在淡竹乡下齐村,座独木桥。

据考:木桥,《说文解字》曰:桥者,水梁也。从木,乔声。说的便是架木为桥。由此也可见,木桥乃桥的最早形态。唐代时,桥仍以木桥为主,遂有“人迹板桥霜”“二十年前旧板桥”等诸多描述木桥的诗句。宋代开始,以石头为料的桥开始逐渐普遍。

看!这一幅幅定格在历史瞬间的画面。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民正在碇步桥头,欢送赤脚医生。

如今,永安溪的诸多支流上,曾多建有碇步桥,个别村落还以碇步为村名。石梁桥较为质朴,由于生产石料,桥梁多用巨型条石。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官路大筻村的“万寿桥”、埠头村的“延龄桥”和括苍洞前的石梁桥。

而淡竹乡尚仁村的铁索桥,当年在人民公社时期,社员务农归来发挥作用大大。还有始建于明代和民国的石拱桥,如下各村东桥、湫山村永济桥、白塔寺前村的永镇桥、田市镇蔡坎头狮象桥、苍岭古道上的坎下桥等,都是仙居先人勤劳智慧的杰作。

在交流中,我发现朱成他,不但对摄影和古桥有研究,对古村落的保护,还在作公益宣讲。

在埠头镇,他主讲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在双庙乡,他主讲了《如何建设有文化的美丽乡村》;

在步路乡,七里,双狮,新庄等村他主讲了《仙居传统文化与古村落保护》。让更多的干部群众从中得到启发,强化了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意识。

看着一座座扎根在仙居山山水水间的古桥,以及古村落的图片,我为摄影师的追求与付出,喝彩!

19.带得走的“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

2019年8月18日。以“智联北京,绿创仙居”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共仙居县委、仙居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国家有关部门、高校的领导专家以及各地100多位的金融界、投资界、企业界、工商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县域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径。

据悉,本次主论坛主题为:县域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旨在为县域经济搭建一个政、产、学、研、咨的平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增进绿色产业的交流,分享绿色发展的成果。为全国县域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有借鉴的实践样本。

论坛上,仙居县委书记林虹的致辞,热情洋溢。

她介绍了仙居的悠久历史、深厚底蕴、壮美景色,以及仙居坚定主攻大产业,打造绿色经济之城;致力建美大花园,打造生态宜居之城;聚焦深化大开放,打造活力迸发之城;用心优化大服务,打造创业创新之城的具体工作。

近年来,仙居在习总书记“两山”理论指引下,紧紧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以“浙江省唯一的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为载体,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从美丽山水到美丽经济,从“显山露水”到“山水增值”。

生态,成为这座千年古城最迷人的风景;绿色,成为这座山水画城市最靓丽的底色。

如今的仙居,已然成为一方充满生机与潜力的创业热土。仙居人民希望以论坛为纽带,搭起仙居对外交流合作的桥梁。

让更多的人关注仙居、投资仙居,为仙居的发展出谋划策、穿针引线。同时,她诚挚邀请大家:到仙居访古问道、寻幽揽胜、养心洗肺。

县域,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战场,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也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平台。

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九三学社中央政策研究室、天津海滨新区科委的有关领导专家分别作主题演讲。大家重点围绕“县域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做大做强县域绿色产业”两大主题,就县域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乡村产业振兴、双招双引新模式,研讨县域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第二届神仙居·天姥山文化论坛,八位来自旅游、传媒、学术、文创产业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坐而论道。大家从多个角度解读、探讨天姥山的产业价值与意义,为天姥山的进一步开发与保护,提供宝贵建议。论坛期间,部分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北大医疗产业园。

仙居,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仙居绿色发展有哪些特色呢?这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缘何走在浙江26个山区县的前列?

概括起来说,有“六个率先”:率先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在全国县级率先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生产方式循环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全域空间生态化、治理机制现代化的绿色化发展格局。

率先实现城乡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空气质量(PM2.5)监测系统全覆盖,常年空气质量全优。仙居,也是中国第一个实现碳汇交易的县。

率先实施“河长制”。在全国率先实施“河长制”,找到“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症结。从2012年起,仙居在全域2142条大小溪流,实行河道管理河长负责制。描绘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墨画卷。现在“河长制”做法,已经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率先推行全域人畜分离。为推行全域人畜分离,拆除了全县6万多个散户饲养猪圈、牛栏。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仙猪公寓”,建沼气池,集中收集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有效改变了农村沿袭千年的生产、生活陋习。

率先建设全域绿道网。仙居,构建了一张492公里长的滨水绿道网,串联起全县的美丽乡村、景区景点和农业观光园。仙居绿道,被誉为“中国最美绿道”,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全国首批国家公园试点。仙居国家公园颁布实施全国首个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国家公园全域禁猎令》,并对多部门多头管理的体制进行了有效整合。

仙居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成果总结。2015年,浙江省政府批复仙居:实施开展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形成循环化的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空间格局、建立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到2020年,建成全省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为全省推进县域绿色化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四年多来,仙居聚全县之力,扎实推动各领域改革,全县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子,阶段性成效明显。“绿色化发展改革经验”入选《2017年度中国改革案例》,获评为“2017年度绿色发展优秀城市”,获评“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对此,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将仙居的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

通过试点,进一步打开了“两山”通道,生态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经济发展加快转型,绿色产业不断强健;城乡一体融合转轨,生态活力持续释放;生活方式逐步转变,绿色致富形成示范;绿色品牌提升转靓,宣传效应不断放大。

其主要做法是,致力改革突破,着力构建强效推进机制;谋定绿色导向体系、配强组织领导力量、发动社会全面参与;致力产业转型,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引擎。特色是深挖农旅特色资源,加速乡村产业融合,放大富民产业链;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建设生态工业高地,打造绿色制造升级版;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推动新兴产业落地,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

之前,在“第二届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上,身着红色开领上衣,一头齐耳短发的林虹,以一幅大写的仙居山水画为背景,将仙居县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形象,体现在论坛《仙人居处多锦绣 绿水青山入画来》为题的开场白中了——“欢迎大家来到‘仙人居住的地方’!

她将诗情画意的仙居客情,与县委一以贯之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作了巧妙融合。

着眼机制创新,打破传统模式,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组建绿色智库,构建借力机制,不断完善智力支撑体系;倡导试点示范,加大宣传推广,不断浓厚改革氛围。

而讲到“首届绿色发展(仙居)论坛”,林虹当时用四句诗进行概括,那就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具体说,“远看山有色”就是,首先带动了一批新项目: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扩容、特色小镇:神仙氧吧小镇、中国杨梅小镇等“众星拱月”;

其次是,催生了一批新业态:已连续举办三届神仙居高空扁带国际挑战赛事、运动康体、影视拍摄合作广泛;

再是,产出了一拨新效益:仙居跻身“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产业效益猛涨。

“近听水无声”意思是,绿道建设倒逼了工业企业转型:有大小33家医化企业关停和搬迁;

绿道建设倒逼了水环境治理:全域实施“人畜分离”革命、全域水源管理实施“河长制”,创造了“两个省内率先”,获得全省“清三河”达标县、浙江省治水“大禹鼎”;

绿道建设倒逼了城乡面貌大变:以打通旧城区断头路为标致,全面启动旧城四大区块拆迁、与浙江省住建厅合作,推进城乡建设综合转型试点,已建成省、市级森林村庄181个、市级美丽乡村12个。

“春去花还在”讲的是,仙居每个月都有以“花果”为主题的农旅节庆活动:三月的油菜花、四月的牡丹花、五月栀子花、六月的杨梅节,油菜花、杨梅、向日葵3个观光带,被列入农业部150个“中国美丽田园”名录。

“人来鸟不惊”指的是,2014年3月,仙居获准列入环保部首批国家试点。县里出台了全国首个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颁布了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全域禁猎令”。

仙居国家公园,曾为等待三只草幼鸟长大飞走,而停工两个月的故事,这故事还上了央视。结果,仙居群众自发拯救放生小豹猫等善举,在全国成了广为传颂的一个大故事。

仙居,实施系列绿色行动,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

“仙居要抓住全省唯一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的机遇,扎实推动生态资源与旅游观光、信息经济、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浙江省委书车俊的这番话语,在我们的耳边,更在心里。淡竹乡下叶村党支部书记应老糯,说得非常激动。(未完待续)

作者:蒋鑫富 (笔名 江风)浙江绍兴人。主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