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离别诗画——景语皆情语

句子大全 2008-10-16 05:27:54
相关推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写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诗词中呈现的景物与所抒发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特定的情感需要被置入一定的场景中,依托相应的景致或事物构成的意象来传达。寄托情感的意象的差异,将情感的差别具象化。

一种情感的状态是难以“一言以蔽之”的。

譬如离别之情,离别的主体的性格、经历、当下的际遇各异,离别发生的时空背景有别,离别这一事件的全部情节也不会完全相同,于是一番番离别所牵涉的情感之间总是差异化的。

因此离别之情是个广义的概念,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具体情感要素的集合,这些情感要素在不同的离别的情形中产生不同的排列组合,好比离别之情是一个果盘,每份果盘的水果种类和品种不一,水果的切工和摆盘装饰的方式不同,水果的分量也不一致。

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的《别董大(其一)》为例,为情感的抒发与寄托选择的景物意象宜“量体裁衣”。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诗成传诵后又被谱为乐章传唱,名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诗中的渭城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秦代咸阳古城所在地;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机构。诗人的友人将自关中京畿之地赴边防重镇,柔和朝雨中的渭城,青隽柳丝下的饯行客栈,以明净秀丽的景象铺设离别的情思,笔下百转千回的是情深谊重,是满怀希望的祝福,也是惜别的宛转。饯行之宴将要结束,友人即将踏上征程,诗人在这最后的惜别时刻又敬上一杯酒。这是诗人的镜头下整场饯别的“决定性瞬间”,“你此番西赴阳关之表塞外之地,可再见不到我们这些老朋友了”,不舍的别情的抒怀和劝解尽在杯酒中。此番离别的基调是低回的,景物就也是明秀婉约的。

高适的组诗《别董大二首》则一扫低回流连之调,代之以雄浑健美之气,慨当以慷,令朔风吹雪对渭城飘雨,取黄云飞雁看灞陵柳色,离别的心绪淋漓挥洒,豪壮的气魄也洋洋洒洒铺展开来。

高适以边塞诗人之名著称,其诗中承载着大唐气象。青年时期遍历躬耕年月、幕府生涯,落第浪游,以不惑之年举有道科,在知天命的年纪以淮南节度使的身份讨伐安史叛军,代宗广德二年进封(非追赠)渤海县侯,如此生平,可以料想,高适的才略襟怀不同凡响。据考证,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彼时的高适正处潦倒之时,想见《别董大(其二)》中的描述所言不虚。

别董大·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别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人生在世不称意,贫且贱焉可奈何。吾辈虽沦落,不堕青云志。“虽说是久别重逢又须再别,但这世上一定还有很多与你相知的人,何妨吟啸,莫惧前程”,掷地有声的宽慰之语饱含昂扬的信心和奋发的力量。诗人与故友相惜相勉,这是份深沉厚重的友谊,慷慨放达的离别,非千里黄云、风雪纷纷不能相配。

诗中的情是抽象的,景却大多是具体的。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借助景物构成的意象表现给读者,景物成为沟通诗人的思想与读者的思维的桥梁。

这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于一些景物常用于抒发某种情感色彩,渐渐成为了这类情感的“代言人”,成为表达情感时常用或专用的意象。例如杨柳就已然成为送别亲友寄托离情的典型象征。折柳寄远,无论渭城青柳,灞陵烟柳,还是汴京晓风残月中的拂堤杨柳,时光荏苒,人事已非,但景物依旧。触目此景,昔时的情感似乎穿越了时空的廊庑,依然可以令人感受到旧日的多情文人,抑或无数湮没在历史中的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们百转千回的心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