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视点|两位耄耋之年的艺术名家同台PK(合奏新海派艺术震撼乐章)

句子大全 2018-07-04 22:18:16
相关推荐

年至耄耋,还能以怎样的创造力攀登艺术山峰?日前于刘海粟美术馆揭幕的“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杨正新、王劼音”上,同台PK的两位“80后”画家以最新创作给出答案。

这是由刘海粟美术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首展。两位主角杨正新、王劼音,均为新中国培养、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名家。他俩都迈过80岁,但在艺术探索上依然充满锐气,一位以现代意识掀起海派国画变法,一位在宣纸上践行着当代实验,风格迥异却殊途同归,都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展览采用双人双展厅的呈现方式,汇集近60件作品,以未公开发布的最新创作为主,合奏出令人惊叹的新海派艺术乐章。在业内看来,这样的展览耐人深味,对于当下的艺术创作而言颇具启示意义。

两位“80后”画家风格迥异,却都在古与今、东与西之间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

杨正新是上海中国画院第二代画师,也是值得深度分析的创新型画家。他一方面继承了海派绘画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通过中西合璧的尝试推动了新一代海派艺术的形成。在创作中,杨正新相当注重中西方艺术的结合和传统语言的现代性转换,不仅将西方现代的构成与色彩观念融合进自己的水墨画实践,还着意于在新的水墨实践中挖掘真正的属于中国审美的精神旨趣。很少有人知道,杨正新原名“杨正兴”。是其启蒙老师海上名家江寒汀将“兴”改成了“新”,并特别叮嘱爱徒:创新的路子必须“正”,必须沿着中国画的传统来。他笔下跳动的线条、淋漓的墨舞,一派天真,看得人们应接不暇,却实实在在无一笔不是站在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

一张八尺巨幅的《咏梅》是杨正新今年的新作,以浓重的黑墨书写遒劲的枝干,又以鲜艳的红绘就梅花点点,与墨色一并泼洒的,其实是艺术家内心喷薄而出的激情——这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以花鸟见长的他,此次还带来了一系列黄山主题山水画,删繁就简,却炉火纯青,颇具力量感,又将中国画中的留白发挥到极致。

王劼音原本主攻版画,亦擅长油画,曾在维也纳学习艺术,深受现代派影响。这是一位对媒介材料敏感性极强的艺术家,不拘一格地涉及多种不同的材料,探索艺术的开放性。从他的绘画作品中,人们能看到文人画的笔触感觉、版画的拓制感觉以及涂鸦的随意性感觉,其间透出浓重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正是在绘画技巧和文化内涵上的一种熔铸和提炼。

一系列在宣纸上的创作,是此次王劼音带来的。他以自己的审美范式重构了水墨,既联通了现代语境和当代视觉经验,又保留着传统的底色。其中近年来的《看图识字》系列,看得人大开眼界——它们竟然是把写满书法的纸翻过来用覆盖、重叠、错位等手法重新组合而成的,把图像的纵深感画了出来。更有意思的是,王劼音的不少作品都如乐高积木式,可以根据长度拼接,此次展览中他相当一部分的画都是依展厅墙面大小“定制”的,就连展厅中的一根立柱也被他利用了起来,变身特别的画布。

创新是海派艺术的重要基因,期待一代代艺术创作者接过这样的接力棒

“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可谓重树海派艺术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一次积极尝试。该系列展策展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学院执行院长石墨向记者坦言,随着去年海派艺术领军人物陈佩秋的辞世,不少人忧心,海派艺术的后继者中还有没有出类拔萃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惜,以往这些艺术家单打独斗的个展多,力量分散,而集纳众多艺术家的群展又不易彰显艺术家个性。我们认为,加以学术梳理之后的双人展形式或将更益于海派艺术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系列展引入了“比较艺术”的概念,让两位优秀的艺术家同台进行一番学术搏斗,给艺术带来新的激励与启发,也让观众在别具一格的“擂台”上感受当代海派艺术的多元与包容。功成名就却在艺术探索上依然没有止步、寻求突破,正是“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计划遴选艺术家的重要标准。据石墨透露,系列展未来五年内每年都将筛选两组水墨艺术家组合搭档,致力于传递新海派艺术对传统中国绘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下一场将同台PK的两位艺术家为张雷平与何曦,一位精通抒情的大写意,一位擅长蕴含当代意味的工笔画。

“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够给当下的艺术创作以启发。”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告诉记者。她指出,广泛吸纳各种艺术之所长,创造适合当时人们欣赏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是海派艺术的重要传统。也正是以创新意识对传统加以转化,进而形成独具风格、各美其美的绘画样式,助推着海派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格外夺目。她认为未来一代代艺术创作者都应该接过这样的接力棒,以更有胆识的创新,让海派艺术持续葆有生命力。

照片由展方提供

作者:范昕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