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大汉四百年 被三个人各用一句话而说死了(太冤了)

句子大全 2012-03-29 06:06:26
相关推荐

大家知道大汉四百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朝代,到了董卓乱京之后,天下大乱,再到曹操出来收拾局面,大汉的基业就已经不在啦。鲁肃在床上给孙权提榻上策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大汉要亡了,咱们应该想想出路。

那大汉是怎么亡的呢?说复杂也复杂,比如汉末昏君频出,外戚权阉弄权等等,但简单点说,大汉是被三句话说死的。

第一句话是刘焉说的,他是汉景帝的后人,算起来,他跟卖草鞋的刘备倒能扯上八杆子亲戚关系。不过,他这一脉境况就好多了,他出山的时候,就已经在郡县任职,其宗室身份也是被认可的。到了汉末,他发现天下大乱,就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一开始想跑到交州当牧守,后来听人说,益州有天子气,就请求去益州,后面就在益州搞割据。可以说,他的起跑线就是刘备的天花板。

他跟汉灵帝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就是说设置州牧,然后选重臣出去当牧伯,镇守四方,这当然是为他自己出镇地方做伏笔,但这一搞,汉朝的江山就不可收拾了。因为一州之长以前叫刺史,是六百石的官,这个官主要管纠察,他的级别比郡守还低,郡守是二千石的官。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搞纠察的一定要官微,因为他本来是管官的,如果还是高官,那必须会尾大不掉,明清两朝,搞纪检的都是小官。换成州牧之后,那一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兵,二是职位高了,牧伯是封疆大吏,二千石的大官。这样一来,汉朝权力下移,大势已铸,袁绍在冀州,刘表在荆州,曹操在兖州,都开始当起了土皇帝,他们在董卓乱京时,没有努力平叛,其实就是看准了牧伯有割裂天下之威。

第二句话是袁绍说的。这是袁绍给何进提的馊主意。袁绍建议何进诛太监,这个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他要求全杀光就有点过分了,更荒谬的是,召董卓丁原这些兵马进京也是袁绍的主意。史记:绍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为什么袁绍要这样干呢?也是私心,他想杀太监树立自己的威名,但是又害怕惹祸上身。所以不愿意自己动手,而想用外兵逼着太后出面。这种心态就是胆量配不上欲望,能谋大事,但无决断力,他后面败给曹操,同样是输在决断力太差上面。因为袁绍的主意,董卓进京,天下难以收拾。公孙瓒批判他的罪责时说得很清楚:袁绍昔为司隶,招来不轨,疑误社稷,至伶仃原焚烧孟津,董卓造为乱始,绍罪一也。

第三句话是贾诩说的。这个大家都知道,董卓迁都长安,王允跟吕布联手杀了董卓,大汉的江山露出了一点光亮,但就在这时,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杀到长安,重新挟持皇帝,王允被杀,吕布东奔。天下再次乱成一团,这一次,可谓失去了最后的机会。李傕、郭汜原本准备放下开器,各回各家的,但被贾诩一句话劝住了: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大家一听有道理啊,于是收拾散兵,竟然攻破了长安。

三国志中,把贾诩跟荀彧荀攸放到一卷,这可能是从他们的智谋都是一流出发,但论品性,贾诩是乱国殃民毒谋士,跟二荀就差太远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