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我国有一个小胡同 聚集上千犹太人后裔(会说最古老的语言)

句子大全 2007-05-28 19:51:48
相关推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失而悲。没有谁的成功是长久的,失败也只是一时的。身处顺境之时,切勿迷失自己沉浸其中,身处困境也不必怨天尤人,要自强不息,坚忍不拔。

犹太人就是这样一个不相信命运的种族,他们是坚韧的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一旦国家失去力量,这个民族就会失去命脉,人民的权利也就不复存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

在两千年前,古犹太国还是一个庞大的王国,但由于一系列缘故导致它的覆灭,犹太民族到处奔波逃难,流离到世界各地。虽然他们去了他国,但他们身上流淌着的民族血脉还在,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在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国家。

说起犹太人,可谓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们所居住的国家地理环境恶劣,但他们却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周围都是敌国,这就导致在资源上的匮乏。因为根本无法与他们进行抢夺,但仍泰坦自若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让人心生感慨。

我国曾经也涌入过许多犹太人,当时犹太人聚集最为密集的一个地方,就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处小胡同中。失去国家的犹太人,一部分来到了这里,并且久居于此。后代的犹太人,依旧保留着他们的传统礼制。

但令他们感到折服的,还是中国文化,不少人也以居住于中国感到骄傲。位于开封市的这处胡同,古时有“挑筋”胡同之称,后来这座胡同被改叫“教经”胡同,现在仍有犹太人后裔居住于此,每家每户都保留着民族特色的一些东西。

那么这些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最早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呢?有一方《重修清真寺碑记》的石碑,现如今被收藏在开封市一座博物馆内,碑文中记载着,公元1489年时,宋朝皇帝对犹太人进贡的西洋布很是喜欢,于是批准他们在汴梁等地落地扎根。

“汴梁”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北宋的都城“开封”。所以犹太人扎根开封市的小胡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489年,也就是当时的明弘治二年。

繁华的开封所吸引大批的犹太人

鼎盛时期的北宋,首都开封极度繁华,过往的商人与旅客也是络绎不绝,北宋秉持着对外开放,包容“的政治方针,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其中就包括犹太人。他们大批人不辞万里来到这里,想在这个“梦之都”发展一番事业,并且在此地定居。

张兴旺是开封市“教经”胡同古犹太人的后裔,他身上具有犹太人典型的外贸特征,鹰钩鼻,还有浓密的胡子,身形也很健硕。和中国人的外貌特征,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有的古犹太人,还保留着传统的穿衣打扮的风格,头上戴着一副犹太圆顶小帽。

聪明的犹太人会顺应环境,及时作出改变

北魏孝文帝,建立了鲜卑族这个少数民族,建国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国各地,颁布统一的法令,要求所有人都改为汉族姓氏,学习他们的穿搭,并且还提出要与汉人通婚的决定,还把自己的都城迁到洛阳。

文武百官也许会对孝文帝的想法存有疑问,但事实胜于雄辩,孝文帝的做法有效的带动了本国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彻底改变当时本国较为落后的社会情况。

国家的发展尚且要顺应时代发展而做出改变,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犹太人也因迁移到开封,及时融入到本土文化当中,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做出改变,好让他们这个外来民族,能更快的在这里扎根下来。

从张兴旺口中得知,古时候在开封的犹太人定居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俗称七姓八家。这几个姓氏就是“石、赵、金、艾、李、高、张”,还有由“张“姓衍变的“章”姓。

犹太人一些传统仍旧保持至今

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变不意味着全部变化,而是对一些事物适当做出改变。现在的犹太人,还是保留着一些传统文化在装扮以及生活习惯上。开封这些犹太后裔,大概有一千多人还保留着传统祭祀的礼制,用白水煮熟的羊肉充当祭祀品,用毛病沾鸡血来涂门。

希伯来语是最为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会说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犹太人中会说这种语言的也不多。但张兴旺却自豪的表示,自己掌握了这门古老的语言,他还有自己的犹太教名字,名叫摩西。

这几年以来,海内外的学者开始关注在开封地区的犹太人后裔,还有一些犹太人后裔,想让这些在开封居住的同胞们,回到老家居住。但生活在开封已久的张兴旺表示反对,表示虽然体内流淌着犹太人的血脉,但打小就在这里长大,有着很深的记忆。

只要心存爱国之心,无论身处在世界任何一处地方,内心都有归属感,这些犹太人在中国生活了很久,对这片华夏土地也有很深的情感。

参考资料:

《岳阳楼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