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就算孔明跟随刘备 夷陵之战也是必败无疑(诸葛亮一句话点明原因)

句子大全 2009-06-07 19:05:25
相关推荐

就算孔明跟随刘备,夷陵之战也是必败无疑,诸葛亮一句话点明原因

文|史记阁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谋臣武将,而他们的舞台就是在东汉末年诸侯争霸中,那一次次或大或小的战争之中。在东汉末年知名的战争非常多,最经典的就是三大战役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袁本初。而在赤壁之战中,年轻的孙权和周瑜联合刘备,以五万孙刘联军的弱势兵力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大军,成为一时经典。而最后一战则是夷陵之战,也是代表着刘备的一生的落幕之战。

刘备的一生其实是很励志的,如果不是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的一生算是经典的屌丝逆袭之路。刘备的早年虽然十分努力,但是却仕途受挫。在诸侯争霸的时候,刘备也是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而且因为刘备投靠的人,大部分都是兵败身死的悲惨结局,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说刘备是一个扫把星一样的人物。但是尽管刘备多次跌入谷底,饱受打击,但是刘备却从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最后在赤壁之战后,虽然刘备的势力依然弱小,面临着孙权和曹操的威胁。但是刘备通过从孙权那里借来南郡,站稳了脚跟,随后领兵入川,占领了益州。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刘备的部将黄忠更是阵斩曹操大将夏侯渊。随后从关中赶来支援的曹操也是首战不利,拿刘备没有办法,最后不得不撤兵回师。这也是刘备人生中第一次正面占推曹操,刘备的人生通过几十年的积累,一朝爆发走向了人生巅峰,当时的蜀国也是有着要统一全国的气势,但是却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蜀国彻底由盛转衰走向了衰败。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因为关羽的死。在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了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斩杀了部将庞德,俘虏了数万曹军。在黄河以南都是响应关羽的声音。但是关羽忽略了后方孙权的威胁,结果在关羽刚刚声震华夏之后,不到数月。关羽就从一个天下钦佩,让曹操也要迁都来躲避锋芒的大将军,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风霜雨打的阶下囚,最后被孙权下令斩杀。关羽和刘备之间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多年的友谊情同手足,所以刘备是一定要报这个仇的。

第二点,关羽之死也就导致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的丢失。在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隆中对》中,制定的计划就是以蜀中为根基,而荆州和汉中为重要战略基地。一旦是天下有变,则刘备带领大军出汉中,入关中,建立刘邦的基业,而荆州则有一名上将带领一支军队,率军直扑宛洛,全据黄河南岸,而且还可以威胁江东的孙权不敢妄动,负责荆州的水军本来就是占据着长江上游,有着地势的优势,对江东的孙权有着巨大的威慑力。所以刘备想要成就霸业,必须重新夺回荆州。

但是刘备实在是太着急了,第二年就带领蜀国的精锐部队攻打吴国,虽然给吴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蜀国的准备也并不充足,为此诸葛亮和赵云曾经劝说过刘备不要出兵,结果被刘备拒绝了,而且还没有带上两人。刘备派遣将军黄权带兵镇守长江北岸,防止魏国趁机出兵。借着刘备又派马谡的哥哥,侍中马良去联合蛮族一同出兵。而刘备则带着吴班,张南,冯习,廖化等人,率领五万蜀军出兵夷陵。

吴国在像蜀国求饶不成的情况下(占了便宜就想收手),转而向魏国低头,希望能够得到魏国的援助。另一方面,孙权启用了在襄樊之战中表现出色的镇西将军陆逊,让他担任对蜀作战的吴军前线总指挥。陆逊通过战略撤退,和坚守不出的战略方针,变被动为主动,消耗了蜀军的锐气,最后在第二年,陆逊联合诸葛瑾等人于猇亭一带发起战略大反攻,刘备军队惨败,几乎全军覆灭,最后刘备并不病死在永安白帝城。

有人认为当时如果刘备带上了诸葛亮,那么蜀国就不会输了,甚至会取得胜利。其实这个观点是大家对于诸葛亮过于神化了,即使是就算孔明跟随刘备,夷陵之战也是必败无疑,诸葛亮曾经说了一句话点明了原因。那就是三国志中的那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也;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意思是说如果法正在的话,法正就能劝说刘备不去东征。即使劝说不了,刘备也不至于输的如此凄惨。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不如法正的,其次法正的军事才能是要高于法正的。我们可以从之前刘备作战时,总是带着法正。而诸葛亮则是坐镇后方,处理政事看出来。这说明法正在军事上有奇谋,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应该是比治国才能差很多的。可即使是军事才能强于诸葛亮的法正,诸葛亮都没有说道法正会赢,而是说法正跟着去的话就不会败得太惨。这一点我们从诸葛亮一开始就劝谏刘备不要东征的举动来分析,这说明诸葛亮对于这次东征是十分不看好,认为是必然会输的一战,所以诸葛亮去也没法改变战役的结果,只能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本文由史记阁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