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苏轼酒后有家难回 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句句潇洒至极 却被讹传)

句子大全 2018-08-18 13:56:33
相关推荐

大唐的风烟已逝,连通大唐的繁华和大唐的那些曾经耀眼的星辰,大宋的帷幕拉开,时光流转,西蜀的山水间走来了一位风骨绝代的大家,顿时划亮了大宋王朝文化的天空。他目光深邃,一脸冷峻,风神俊朗,一袭青衫,几缕美髯。他就是苏轼。天才的苏轼、灵动的苏轼、超逸的苏轼、多情的苏轼、别致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为了他的到来,巴山蜀水望穿了双眸,大宋文坛翘首了千年,是日月精华的一种成全吗?二十一岁刚过弱冠,便踏入京都,金榜题名,与其第同榜高中进士及第,让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惊叹,宋仁宗惊喜!大宋何幸,得此奇才!

难得的是苏轼是一座宝藏,时光是刀,世事如剑,在刀光剑影之中,腾挪飞跃的他练就了一身的才艺!历沧桑,逐逝水,那绝代的才华越是熠熠生辉,灼灼其华!横绝了千古难越的高度。可是造化弄人啊苏轼的命不好了,主要是官运差。他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却频频被贬,贬地十多处,从仕四十年,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是在贬地度过。

宋神宗元丰五年,这是苏轼贬谪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一个深秋之夜,苏轼与友人开怀畅饮,醉后回临皋寓所,遭遇“闭门羹”,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之作——《临江仙》。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诗人一开始就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作品中直写作者名字,有诗人李白的风格。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率真和自信。“仿佛”二字印证了苏轼的醉态,所以酒量大也就无所谓了。

深秋,深夜,外人,困倦,敲门;门口的人,睡得正香,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可能是对喝醉了回来晚的人的惩罚。因为指望不上书开门,苏轼干脆走到河边,听河水的声音”。

与朋友喝酒的兴奋,以及独自聆听江面 的宁静,苏轼有很多的想法。作为国家人才,他的仕途本该一帆风顺,却被人污蔑,坐牢,差点送命。在这广阔的大自然里,他忽然于白天的忧虑和烦恼,人生仕途得失中走了出来。他感慨地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经历了巨大挫败后,苏东坡向道家寻找愈疗之方,这句是诗人自我心理的质问、思考和开导。从表达手法看,这句超脱了传统词的枷锁,有着诗的特色。《尚书》中有“诗言志”之说。“词”最初仅仅是隋朝时歌筵宴席上以供歌唱的歌辞,宜在表达这种深隐幽微的情丝,柳永、晏小山的词展现出了这一特性,而苏东坡构建了词的诗化,此句将人生感悟融入其中,赋予词议论咏志的特性,充满了力量。

李白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言语间几多无奈,几多失落,苏东坡则书“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要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更为率真潇洒不羁,更为浪漫飘逸。

也就是由于这句,时人讹传苏东坡写出这首词,乘舟长啸而去,郡守徐君猷听闻,以为苏东坡真的走了。作为朝廷重犯,苏东坡是被限制人身自由的,苏东坡离去,便是“潜逃”,徐君猷要承担渎职之罪。惊恐之下,徐君猷马上跑到苏东坡的 住处,却发现苏东坡“鼻鼾如雷”,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在贬地和朝廷相互间走往奔波,便是苏东坡仕途生话的真实写照。他在《定州谢到任表》中失望地说:“筋力疲于走往,日月逝于道路。”相对于自己的“被贬一生”,苏东坡在晚年时期自题画像时自讽:“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此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一个腐烂的皇朝,就算是旷世奇才,也终究将难以展现自己的政冶远大抱负。苏东坡官运不亨通,命途多舛,就是因为生不逢时,也是万般无奈之事。但是,尽管仕途艰辛,一生多艰,苏东坡却从不失“奋厉之志”;就算频繁被贬,流落海隅,他也一直遵循“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的仁政思想,坚守本心,保持豁达的人生观,让人景仰。

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汉字押韵艺术,和声律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唐诗的凝练,宋词的意境深远,曲调悠长,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享受。

尤其是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所诞生的词作,百花齐放,将宋词点缀得更加闪耀。像是李煜的“亡国之词”;苏轼的“狂放豪迈”;李清照的“婉约愁绪”,都能给替我们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各种情感。

喜欢宋词,同时又想了解词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这套词传。分析词作的同时, 还配有词人的生平事迹,让你通过词作,了解他们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这套词传包括:《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词传原价238元,限时特惠价,只要79元。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增加自己的书卷气,成为文化传播者。

总结:苏轼的才华的确非同一般,一篇骂人的文章都能写得如此洒脱流畅,不缺乏美感。这应该也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在古代,人们从小就提倡读书识字,吟诗作对,所以造就了一大批的名人才子。

不过,对于苏轼这种与上司作对的行为,却还是并不建议的。面对固执,难相处的上司,我们还是应该选择更圆滑、妥帖的方法,消除他的偏见,这样才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前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