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以德御才 德才兼备;品三句古人名言(悟 人生智慧)

句子大全 2019-12-13 18:48:32
相关推荐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思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一个人只要心中刹那间引出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就易把原本刚直的性格变得很儒弱,聪明被蒙蔽得很昏庸,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醋。

原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很污浊,结果是毁灭了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二字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越他人战胜物欲度过一生。

品行的修养是生一世的事,艰苦而又有些残酷,尤其古人对品行有污染者很不愿意原谅。王阳明的理学主张“致良知”,他说:“良知无待他求,尽人皆有,只有被物欲汩没了他。”

要求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正气一失,其他就自意而变了。

刚毅之气也就顿时化为乌有,而聪颖智慧也就变成了糊涂昏聩,仁慈之心也就变成了残酷刻薄,高尚品德也就染满了污点,只此一念之差就使一生的人格破产。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生活中一些人抵不住“贪”字,灵智为之蒙蔽,刚正之气由此消除。在商品社会,许多人经不住贪私之诱,以身试法。

一些人大半生清白可鉴,却晚节不保,诚可惜哉。“不贪”真应如利剑高悬才对,警世而又可以救人。

以德御才德才兼备

德者,オ之主,オ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品德是オ学的主人,而オ学不过是品德的奴隶。一个人假如只有才干学识却没有品德修养,就等于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奴隶当家了,这又哪能不使家中遭受鬼怪肆意侵害呢?

品德需要意志长久磨练,需要静心思考体味、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养成。品德不苦磨练而来,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以表现出品德的高低,于是生活中人们不重视品德的事很多、人们更重视的是眼前的利益。

其实人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才智,更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两者都极重要缺一不可。商品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似乎在下降,但社会对个人的品德要求却越来越高。

如诚信、意志、忠恕等等。一个人恃才傲物,就是没有品德修养的明证。有的人喜欢猜忌,有的人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有的人喜欢两面三刀等等,这样的人再有才能谁又敢放心的使用呢。

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应当有与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要有共享功劳的念头,因为共享功劳彼此就会互相猜忌;可以有与人共患难的胸襟,不要有跟人共安乐的贪心,因为安乐之中彼此容易互相仇视。

从古到今,能够同享安乐共受富贵的例子不多,倒是兄弟相煎,君臣猜杀,父子干戈的例子俯拾皆是。争杀的原因大都为富贵、安乐而相仇:想想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寒,争名夺利的结果、到头来也不过是黄士一堆而已。

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功名富贵恰似过眼云烟,偏偏是当局者迷,不到盖棺难以清醒。人为什么只在患难之中オ会团结呢?

人在有过之时盼望别人的原谅,人在病中、在弱时昐望别人同情,可得势、强健时便忘乎所以。所以处人待世要勿争,争则陷入一种自寻的烦恼之中,不争则是与人相安的一种方式,而且欲为大事者连世俗之利都看不透,何谈追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