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老皇帝死后风雪漫天无法下葬 太子进退两难(臣下如何一句话破局)

句子大全 2019-05-16 16:53:17
相关推荐

战国策里有一篇散文,叫做《魏惠王死》,讲述了一个颇为讽刺的故事,接下来我逐句给大家讲解。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

意思就是魏惠王挂了,选好了一个良辰吉日下葬。

结果那天大雪漫天,积雪直接没到了牛的眼睛这么深,出去的路也没法走了,可是不下葬不行啊,这要是误了吉时怎么办,所以太子就要求大家砍树铺路,一起给老皇帝送葬。

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驰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生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可是雪下得这么大,这些大臣肯定不愿意啊,所以就劝谏太子说,这么大动干戈劳民伤财,一个是损害民力,一个是耗资巨大,还是改天吧。

这下可把太子给惹毛了,咱是缺那几个臭钱的人吗?

再说为了体谅百姓就不给老爸下葬,这要是传了出去,好说不好听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扣扣索索地亏待老爹了呢?

于是就说,你们甭废话了,快给我开干吧!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驰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驰期,更择日。”

这一大堆其实就是讲了另一个叫惠子的人,号称能言善辩,说服这个太子的故事。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他没有一上来就说,你丫这样做不对啊,快给我改回去。他反而是貌似离题万里地给太子讲了个故事。

他说当年这个周文王他父亲死了以后啊,就被安葬到了楚山脚下。结果好巧不巧的,刚入土居然就赶上了大暴雨,这个雨下得大的呀,竟然把他的棺材都给冲出来了。

这可怎生是好啊,就在旁边人都在窃窃私语是不是啥亡国之兆的时候,这个周文王当机立断,大笔一挥,下了个圣旨:这一定是先王舍不得大家,还想要再好好看看大家啊。所以周文王下令把棺材马上取出来,又重新放回到朝堂里供奉起来,以便大家都可以过来瞻仰膜拜,让先王安心。

直到三天之后,大雨终于过去,周文王才重新安排了他爹爹下葬。

这个小故事一下子就把太子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趁他听着入神,惠子赶紧道,你看今天也是一样啊,这个雪下得这么大,明显就是我们的魏惠王还舍不得离开啊。

您要是现在还坚持劳师动众的把老王上送走,岂不是显得有点猴急,不想让老王上再好好看看他的子民了?这传扬出去,大家不是以为您不想学习周文王那样的大义么?

太子一听,拍了一下大腿,你说的太对了!这就改期,谁不改我跟谁急!

临了还对惠子说了句,谢谢嗷!

你看同样的一件事,同样为了一个结果,为什么不同的人说,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因为领导想做一件事情,考虑的永远不是它到底难不难做,而在于做这件事是否利大于弊。

就比如说给老皇帝下葬这件事吧,新皇上最在意的是什么?是面子!

所以,你跟他说什么雪下得太大啦,花费太多啦,劳民伤财之类的客观条件,他是根本不会听的,反正又不是他出钱出力,他在乎的是如果改期别人会怎么看他。

你再看看惠子说的那段话,短短几句其实至少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是葬礼改期早有先例,所以咱这也不算出错;二是天气恶劣不是您的错,是先王不想走,您这是创造条件让大家可以多点时间瞻仰先王,这事的合理性有保障;三是如果不改期,反而会引起闲言闲语,让大家猜疑你过于猴急想要扫除先王的影响力。寥寥数语全都在点上,点出了这次改期确实是利大于弊,这个太子又不傻,该怎么做他肯定就清楚了嘛。

所以你乍看上去很讽刺的历史故事,其实背后都有深藏其中的人性道理。看上去是太子被惠子耍得团团转,其实又何尝不是太子利用惠子的言论站稳了大义,达到了他的利益最大化呢?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这些夸夸其谈,一直在嘲笑太子的后人,不是也一样很讽刺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