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老照片带我们欣赏黄山美景(也告诉我们黄山厚重的文化根基)

句子大全 2013-09-04 19:49:04
相关推荐

黄山,一般特指的是黄山风景名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旅游景点,其实黄山所在的黄山市,原先的名字叫做徽州,黄山风景区作为徽文化圈的一部分,其文化底蕴总是被怡人的景色掩盖,内涵一直被人忽略,今天通过一些老照片来说说黄山景色之外的东西。

这是解放前黄山山脚下汤口的老照片,照片拍摄的时候是枯水期,大块的山石铺在和床上,一座木质的架桥连接两岸,看两岸河提的冲刷痕迹,水流应该不是太大,但是应该很急。

两岸的房屋以徽派的马头墙为主,也有一些普通的斜顶房子,但是应该能看出来都是质量不错的砖房,当地百姓生活应该算是不错的。

画面的远处就是巍峨的黄山了。黄山其实是一座山脉,我们说的黄山风景区其实是黄山山脉最高峰及其附近的山峰。

第一张照片经常看到,第二张照片看到的人不多,这其实也是同一个作者拍摄的黄山汤口,只不过这次是以山村为主体。

依水而建的山村,在似雾若烟的氛围下,显得宁静和祥和,这样的景色在除了黄山风景区之外的徽州地区还是经常能看见的,至于为何黄山风景区周边看不到了,无它,改建多装人尔。

去过黄山分景区的,都知道有一座慈光阁,其实慈光阁是1963年全面维修之后才有的,在此之前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在如今慈光阁大雄宝殿的地方,玄阳道人建立了朱砂庵(庵可不是尼姑住所,不要被影视剧迷惑),这玄阳道人的徒弟后来转普门大师,就把朱砂庵改建为慈光寺,在万历时期,皇帝敕匾额为“护国慈光寺”,到了1737年被一把大火毁灭了。

其实黄山本来就是道教名山,最早叫黟山,相传黄帝在此修道羽化,到了唐朝,不少王族分封在此,直到唐玄宗一封圣旨把黟山改成了黄山。

依据《徽州人口志》记载,在黄山搞大开发最早的恐怕就是唐朝的一些王族了,他们发现了这里的温泉,就在这里建了不少泡温泉的建筑(貌似唐朝人很喜欢泡澡啊,日本人把澡堂叫汤,是不是从这里继承的)。

照片中的建筑是茶亭,供路人休息使用,我倒觉得这个更像现在的公交站,因为以前都是五里一亭,每亭一般都会有茶水铺和脚力铺,这个进山的亭子都符合这些描述。

那时候黄山上的植被看起来不多,但是看起来有名堂的建筑好像不少,这些建筑叫什么,我忘却了,明明记在了记事本上,最后还是忘记了,需要见多识广、乐于助人、好为人师的读者朋友们帮忙辨认了。

如今到黄山旅游,很多人抱怨路难走,太危险,殊不知这已经是无数代人优化的结果,以前的道路有多难,看看这张照片就知道了。

据说这是莲花峰的上山道路,有些路几乎就是硬在岩石中挤出来一般,颇有直上直下的意思。

在黄山山上,现在有个狮子林酒店,这就是狮子林酒店小时候的样子。

狮子林酒店所在有没有狮子不清楚,但是所在山峰叫狮子峰,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云游到此的五台山僧人,被此处气势所吸引,便在此修行,到了1681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年终于建成了观音庵。

我记得上次入住狮子林的时候,好像注意到有一个有关此事的遗址和介绍,但是那时候全然没有意识到狮子林的来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想要在山上修行,首先要问问你的荷包答应不答应。

这时位于玉屏峰的文殊院,应该是普门大师(释惟安)修建,没错就是收了玄阳道人弟子建了慈光寺的那个。别的不说,普门大师理财的能力绝对一流,不然怎么能在这山顶和山下同时建立两座寺庵?

现在去旅游的人是看不到文殊院的,因为在文殊院1952年被毁(怎么毁坏的?),1955年在原址建成玉屏楼宾馆。

黄山旅游,很多人总结了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却忽略了黄山这有韵味的文化加持,我猜测这可能是为了和齐云山、九华山的旅游定位有关吧!毕竟道教名山、佛教名山离黄山都太近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