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三句话点评北洋三杰(“北洋之虎”收复外蒙一生清廉)

句子大全 2014-08-19 14:28:33
相关推荐

在北洋军阀势力中,有著名的“北洋三杰龙虎狗”之说。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被为“北洋三杰”。

时人将善操权谋于腹中的王士珍称为“北洋之龙”;将常行凶残于外形的段祺瑞称为“北洋之虎”;将忠于北洋且善于打仗的冯国璋称为“北洋之狗”。

此三人中,段祺瑞赴德国学习过炮兵,冯国璋曾赴日本考察近代军制和日本军事,王士珍并未出过国。善于权谋的袁世凯对段祺瑞和冯国璋并不完全放心,常常用王士珍予以制衡,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因此,王士珍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让其并不如段祺瑞和冯国璋更为有名。

那么,作为“北洋三杰”的他们,结局又如何呢?

“三杰之首”王士珍,生逢乱世只有他能整合残局。

袁世凯麾下有三员大将,人称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比较起来,段祺瑞和冯国璋在历史上露脸的机会多,名声大。而号称北洋之龙的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则相形见绌,登台倒也常登台,但绝少唱主角。

每每到了过渡时期,就被拉出来顶个角色,然后就谢幕了,好像一个维持会长。这,便是王士珍的角色定位。

当然,至少在三杰这个名头问世的时候,王士珍的名头挺响的。此人办事稳重,富有条理,为人谨慎,待人诚恳,求起来方便,救人急难,颇有人缘。无论在什么时候,办什么事情,只要人选提的是他,基本上不会有人反对。晩年王士珍从军政前台退居幕后。

王士珍在军界多年,各方都比较信任他,因此他两次组织治安维持会,尽心竭力的维护社会秩序,使北京免遭战争的灾难,受到京师民众的钦佩。

此后,王士珍还几次主持了北京的慈善活动,1930年7月10日,因肠癌而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满68岁)。临终时,他写了一份遗嘱,表达了他的心愿。

“北洋之虎”段祺瑞,收复外蒙一生清廉。

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

其实,段祺瑞“三造共和”的目的是为自己争权,在推翻袁世凯和张勋帝制后,仍实行独裁统治。但收复外蒙之举,却为人称赞!

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因沙俄扶植脱离中国,当时的中国根本无力与沙俄对抗,然而段祺瑞瞅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无暇顾及外蒙,派徐树铮一举收复外蒙,举国人民欢欣鼓舞。外蒙的回归,不仅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更保证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

在这一点上,作为当时的政府首脑,段祺瑞值得称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二岁。3日行政院决议国葬段祺瑞。1月11日灵柩运抵北京西山卧佛寺后殿。

“北洋之狗”冯国璋,最具经济头脑的北洋领袖。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中国作为战败国,付出了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沉重代价。

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或是身为一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军事将领,冯国璋曾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见解,屡屡向上司和清廷进言,并且一直身体力行地为“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这一宏愿而尽心尽力。

但其时其势,这位汉族的清廷重臣也有与当年李鸿章相似的忧虑和顾忌。

眼看着京城里那个冥顽不化的满清朝廷,还有早已腐败不堪的各级衙门地方官吏,落后的农桑耕作制和淤堵不扬的贸易商业,还有几乎空白的现代工业这副积重难返的烂摊子,就决定了真正要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形成“大事起”的强盛之势,非一朝一代人所能办到的。

因此,冯国璋把希望放在了儿孙辈身上。

由于冯国璋鉴于陆建章被谋杀的教训,迟迟不敢登程,直到靳云鹏组阁,稍有了安全保障,他才于民国八年(1919年)10月经天津抵达北京。冯国璋此次进京虽然是打着调合直、皖两系分裂的旗号而来,但实际上,他依然想通过他的斡旋促进直系内部团结,以对抗皖系,并伺机东山再起。

然而一切都未能如愿,即于12月28日突然病逝,时年60岁。冯国璋临终口授遗言给徐世昌总统:“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后语:

王士珍是个有能力、没野心、私欲小、性格保守略带洒脱的人,如曾国藩;

段祺瑞是个有能力、有野心、私欲小、性格激进强硬的人,如俾斯麦或李鸿章;

冯国璋是个能力一般、有野心、有私欲、性格普通,注重眼前利益,时而徘徊的人,更像一个普通人,如我们。

以上,全为不负责任之简单概括。每个人都很复杂,不是简单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但至少,大多数的民国大军阀,其实并不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