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伯乐 缪贤以己之短(衬人之长 慧眼识英雄)

句子大全 2011-12-19 08:19:02
相关推荐

《战国策》中有这么一段话:“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这和璞指的便是和氏璧,唯一的区别是《战国策》中记载的和璞还尚未经过雕琢。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转眼间,数百年过去,当和氏璧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它已经是楚国的国之重器了。

在楚国的崛起过程中,大司马昭阳战功卓著,而楚威王为了表彰昭阳的功勋,便将“和氏璧”赐给昭阳,昭阳感激楚王的知遇之恩,将其视若生命,时刻带在身边。

在中国古代,佩戴玉饰也是君子彰显自己道德高尚的一种形式,昭阳时刻带着和氏璧,也有彰显自己身份尊崇,功高劳苦的意味,然而这件国宝却让昭阳在一次外出游玩时,给众人展示后,离奇失踪了。

昭阳

和氏璧再次现世是到了五十年后,赵国人缪贤寻得和氏璧,但此时楚国的形势可不大好,秦国相继和韩国,魏国,赵国结盟,剑指楚国,楚顷襄王得知国宝现世,却也无心夺回和氏璧。

楚王是因为内忧外患,无力夺回和氏璧,但这样的重宝从来就不缺少觊觎它的人,和氏璧现世的消息不只被楚国人知道了,消息还被传到了秦国,秦昭襄王就缺这么一块美玉来装饰自己的宫殿。

此时的秦国,虽然国力强大,但毕竟周礼尚存,干点什么事情还是要讲个名正言顺的,所以秦昭襄王也不好发兵强取。

就在秦昭襄王为难之际,一位大臣就建议道:“大王何不写一封书信给赵王,就说愿意以15座城邑换取和氏璧,至于什么时候给城邑那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吗,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不就有借口出兵讨伐了吗?”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大喜,当即就给赵惠文王写了一封书信,赵惠文王也不傻,天下哪有那么划算的交易,秦国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明显就是空头支票,但是赵国又不敢轻易拒绝,毕竟这个时代,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好意”,就怕会引火烧身。

赵惠文王左右为难,便想先选一个使者去和秦国谈判,他把大臣们筛选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就在这时,宦官头子缪贤站了出来,向赵惠文王举荐了蔺相如。

蔺相如是缪贤的门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作为出访秦国的使者,显然他有些不够格,赵惠文王从没听说过蔺相如,就问缪贤:“这蔺相如有什么能耐,能代表赵国去出使秦国?”

蔺相如

缪贤对赵惠文王说起了一件事,缪贤曾经犯过罪,为了避祸他准备逃亡到燕国去,是蔺相如拦住了缪贤,他问缪贤:“您了解燕王的为人吗?”

缪贤说道:“我曾随大王与燕王会盟于边境,燕王私下对我说,他很赏识我,很乐意与我交往,所以我才会想到逃亡到燕国去啊!”

蔺相如却对缪贤说道:“赵强燕弱,您是大王身边的红人,燕王才会想要和您交往,无非是希望您可以多在赵王面前替燕国说好话,您现在是赵国的罪臣,您逃亡到燕国去,燕王担心惹怒赵王,又怎么会收留您?说不定还会把您绑了,交还给赵国,您不如主动向大王请罪,说不定还能得到大王宽恕。”

缪贤对赵惠文王说道:“我当时正是听了蔺相如的建议才主动向大王请罪的,大王最后也赦免了我,我认为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所以才向大王举荐他。”

蔺相如因为缪贤的举荐,就此进入了历史舞台,蔺相如出使秦国,面对咄咄逼人的秦昭襄王毫不示弱,据理力争为赵国保住了和氏璧,在渑池会盟又为赵惠文王挽回了面子,他的机智,果敢为后人所称颂。

完璧归赵

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了举荐蔺相如的宦官缪贤,缪贤不但能慧眼识英雄,还颇有胆识。他认定了赵惠文王是位贤明的君主,在危难之时主动为君主分忧,举荐蔺相如时,他能毫不避讳自己的过失,来褒扬蔺相如的优点,让他的才华能得到赵惠文王的赏识。

我们常称赞“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行为,缪贤这样“以己之短,衬人之长!”冒着被君王责罚,为国举贤的行为,更应该为后人所敬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