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最牛考生 考场作文只写了四句(不但考中了 而且成了千古佳作)

句子大全 2011-11-23 05:25:32
相关推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只是考场规定要写六韵十二句,而祖咏写了四句后就搁笔不写,称“意尽”。何为意尽?就是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都写完了。祖咏在开元年间进士及第,看来未写到规定字数或许并非影响他的成绩,反而成就这一篇千古佳作。

吴小如先生曾说过,品析古人诗句,当关注其中的动词或虚词。的确,动词让景物生变,而虚词则让景物有了层次感。

这首诗中,最值得人品析的就是诗中的动词。起句一“秀”字可当动词看,写高山独秀城外,有卓尔不群之意,而下一句承上句而来,以一“浮”字细写岭下积雪。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山上积雪与天上流云相接,山本为静物,但此刻却似乎与云相浮,本为辽远之境,此时却又有了动感,让画面奇趣横生。

明张岱《湖心亭看雪》写西湖雪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将原本不大的西湖之景写的渺远浩荡,但与此句相比,总觉得少了意味。下句一转,诗人视角再次浓缩至岭上丛林之中,“明”字亦可以看作动词,“霁”本为雪晴后之景,林上应当也被积雪所覆,然而此刻又映出日光。此时是初升之日,还是下落之日似乎难以判断,但此前一句“积雪浮云端”意象分明,当属白昼,而林上又映出日光,再联系末句“暮寒”,应当是夕阳之景。“明”字同样耐人寻味,因为积雪本就是白色的,此刻再明,应当增添了更加美丽的色彩,而且分明在目。前面,辽远之景中增添了动感,此刻又渲染上一层色彩,画面就显得绚烂多彩。而结句“增”字,不仅增添的是寒意,同样也让这个冬天增添了许多耐人品味之意。

前人写雪,或表现雪中景物之皎洁,如元稹“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或表现雪下世界之辽远,如高骈“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但描写雪之灵动,却显得较少。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当为开端,韩愈“故穿庭树作飞花”为其余韵,但直至金主完颜亮“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方有了震荡天地的气概,而至毛主席《沁园春·雪》至高峰且为雪后奇景挥洒出绚丽色彩。祖咏此诗虽然与后两者相比显得格调略小,但轻灵飘逸,承谢韩余绪,也是佳篇。

不过,更值得人品味的还是祖咏当时所说“意尽”两字。

细读全诗,后两句为流水对,视角由山林转入城中,而城中不仅感受到了冬日的寒意,前面的微妙之感也传递给了人们。那么,人们或围炉夜话,或把酒言歌,或冒寒而行,情趣尽在其中,却又留在了诗外。

所谓“意尽”,我想不仅指意思表达完了,应当还指余意需留人自己感受。不由想起了日本茶道的两则秩事:著名茶人织田贞置和松本见休一起去参加丸茂一梦的茶会。当他俩步入茶庭时,见庭中红梅盛开。贞置说,今天的插花必然是红梅,不做第二种花想。但如果主人真懂风雅,那就应当一枝花也不插,否则兴致也就到此为止了。结果走入屋内,案上正插着一支红梅。

还有一事,当时日本的霸主丰臣秀吉听说茶圣千利休茶庭的牵牛花开得正好,于是请利休举办一次牵牛花的茶花,利休自然许诺。结果当秀吉来到利休茶庭时却连一支牵牛花也没有看到,但当他走入屋内,却见到了一枝盛开的牵牛花正在案前。原来利休在茶会前,已经将庭内的牵牛花全部拔掉,唯留下一枝盛放的留在案前。

细读这两则故事,利休认为庭内红梅已经够灿烂,如果屋内再陈设,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不设插花,反而能让外面的红梅之美常留。但如果抱着期待来寻找牵牛花,最终在屋内看到花的灿烂,那就有曲径通幽的美感。而祖咏此诗也是如此,不将意思挑明,可留无限畅想,而前面几句的积累之后,“增暮寒”并不写山,但却将冬景全积淀于诗句中,更值得人们品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