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国学经典:天长地久与天诛地灭(传统文化)

句子大全 2018-12-18 05:28:37
相关推荐

梁言相劝: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天长地久”,是很美好的一个词,很美好的一种状态。

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呢?

我们如何让自己生命中美好的一些东西更长久一些呢?

“天诛地灭”,是很不美好的一个词,很不美好的一种状态。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到底真实意思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谦而不争”,

老人常教导我们“吃亏是福”,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道德经》第七章

愿天长地久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长生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3,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4。

导读老子从天地的运作不为自己论证统治之道。在位之人,往往一逞自己贪私的心念。老子理想的统治者必须懂得谦退之理,不把自己的意欲摆在前头(“外其身”),自然能赢得大家的爱戴。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利害(“后其身”),自然能实现他的精神生命。

注释1 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运作不为自己。

2 长生:长久。

3 后其身而身先:把自身放在后面,反而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4 成其私:成就自己。

译文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他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反而能够成就自己。

——饶宗颐《中信国学大典·老子》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第七章中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我们知道,世间万物只有通过绵延不绝的繁衍生息,才能做到天长地久。天地为什么通过“不自生”就能得以长生呢?“不自生”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三个字当中,究竟蕴含着哪些深意?它对身处现代社会当中的我们,又有哪些启发呢?

《道德经》第七章讲: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人不可能长久,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活过一百岁,那就很高兴了,虽说有点老态龙钟;想活两百岁,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天地却能长长久久,因为它从来不自生。“不自生”这三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天地跟万物无所争,不追求自己的存在,没有自己的生命,就能长长久久。所以人不必老记挂着自己能活多久,自然生、自然死,不把它当一回事,反而活得而活得比较久一点。

人生最有趣的就是我们都知道有一天会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这才叫作神。天地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反而时间空间都用不完。人就是有时间空间的概念,才会经常说我现在跟时间赛跑,我在争取无限的空间。你怎么跑得过时间呢?你不过只有立锥之地而已。老子讲这些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一个老想自己的人,经常是没有自己的。你想活得久,做不到。你不想活了,也做不到。

天地的时间空间用不完,而人的时间不够用,空间被占领掉,甚至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人很想长生,但就是不能长生,天地根本没有长生的念头,却绵绵不绝。江山依旧在,人事已全非。圣人看到这些状况,就悟到一点: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是什么道理呢?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稍有懈怠就会被别人赶超或淘汰,所以人们都希望自己永远处在领先位置。但是,老子为什么反而要主动将自己置于他人之后呢?

现在人都是争先恐后,我们最讨厌的就是前面那个家伙总是排在自己前面。有时候向后望发现还有人,也比较高兴,庆幸后面还有人,自己还不算是最后。大家想想看,人是不是这样的。这就不叫圣人了。圣人就是说你们要先,我就让你们先,我不在乎。因为时间他不在乎,空间他也不在乎。他向天地学习,把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别人的后面。其实一句话就讲完了,一个舍得让的人,一个能够谦让的人,才是有福气的人。我不在乎,你比我先就比我先,我永远不是最后的,就算我是最后,我也不会怎么样。这种人心胸宽广,也有福气。当然,一个人到底要不要争,我们也不知道。反正老子看得很清楚,他说不争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争的人不争便不才能活,我们不知道他的福气在哪里。

谦让不争,人家反而觉得你这个人了不起,干脆让你坐前面。但是,你不能说自己的谦让,是为了一定要身先,那是不对的。如果人家不让你呢,你怎么办?如果谦让是为了受到推崇,为了要抢先,那完全是假的,是虚伪不真心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圣人是真心的,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计较先后。现在很多人开车出车祸,就是因为抢那五分钟造成的。其实,从甲地到乙地,快慢不过相差五分钟而已,就为了那五分钟,你耗尽了心力,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划得来吗?“外其身而身存”,不把自己当一回事,自身的生命已度外,就是我的生命无所谓,你们的比较宝贵,反而能够跟万物长存。越不想长存的人,存得越久;越想长存的人,很快就被大家遗忘掉了。这是事实。

比如老子,他完全没把自己当一回事,我们叫他什么名字,他都不在乎,他就是个老先生而已。然后他要出函谷关了,本来是不想干什么的,可是官吏诚心要他写,那他就写了,写了之后就走了,去哪里也不告诉别人。可是到今天甚至以后,不但老子的《道德经》会流传下去,连老子这个人,他的玄妙,他的神奇也会流传下去。

俗话说:吃亏是福。有人却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就是要为自己活着。而曾仕强教授认为,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那么,“人不为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道德经》第七章中所说的“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又是什么意思呢?

《道德经》第七章最后一句是: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句话被误解得非常厉害,说老子是因为没有私心,最后完成了他的自私。而且我们还流传着一句话,叫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长久以来,大家都被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所迷惑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可见老子都是假的,假装自己无私,最后达到自私的愿望。真是这样的话,我们还读他的书干什么?其实, “人不为己”的“为”要念成二声wei, 是做的意思。人不把自己的自性做出来的话,就会天诛地灭。这个性是性格的性。狗有狗性,猫有猫性,牛有牛性,人也有人性。猫把猫的性做出来,狗把狗的性做出来,人把人的性做出来,老天才会喜欢,否则的话,天诛地灭。

“故能成其私”,“私”是私下的心愿,而不是自私的心理。老子是不可能赞成人自私的,因为他的主张是无我、无私、无欲、无知。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自私,这是绝不可能的。“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能够成就自己私下的一些愿望。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1. 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 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 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 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 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 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从学到习·知行合一学习学习,边学边习习比学更重要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