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活用课本素材(点亮考场作文)

句子大全 2016-10-09 16:18:28
相关推荐

写作文的第一要务是“找米下锅”,俗称积累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哪里找,课本里面有宝藏。课本里面有大量的名言诗句,经典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皆可成文。

概括引用,精炼文章

合理灵活地引用名言可以为文章增加不少亮点,但张冠李戴、错误引用则会产生硬

伤。写作时,如果对引用的诗文词句的原文或者作者记不清,可以概括引用,只涉及名

人或名篇,不直接引用具体名言,尽可能避免大篇幅地出现。

有时甚至连名人名篇都不提及,只是以概括或假设的形式出现。

例:中考满分作文《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些人,狂妄自大,自以为很了不起,于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时随随便便,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位置。 战国时期的大将赵括,他的位置不在沙场,而在后方。可他却带兵打仗,最终40万赵军悉数被白起活埋。这样纸上谈兵的人,去当个理论家倒能为赵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可带兵打仗却勉为其难。

正因为他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导致他最终失败了,而使赵国的元气大伤。

有些人,他本在一个已找到的位置上待着。 可他在其位不思其政,他的业余爱好大过了他的本职工作,最终导致他在本位上的一事无成。

如李后主、宋徽宗等,他们的位置是朝堂之尊,可偏偏走了歪路。 如果他们能励精图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他们肯定会做得有声有色,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将走向繁荣富强。

可是历史不容假设,正因为他们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导致他们把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让给别人,最终成了亡国之君。

精确引用 ,增强哲理

将材料具体、形象地引用于文章中,或名人名句,或诗词典故,一方面可以充分控

掘材料的内涵,引出论点,使得材料更加生动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通过结合材料加深主题,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厚度,言之凿凿,语言富于哲理和文化底蕴。

例:中考满分作文《找准位置》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貴的生命。

综合引用,提升品质

引用的方式有很多种,或者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或者通过名句过渡,巧妙衔

接;或者在收尾处引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或者在整段或全文中大量引用,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 在写作时,可以将局部引用与全篇引用相结合,旁征博引,使材料与语境融合为一体,彰显文章底蕴。但要注意不宜大量集中引用,否则会给人以文章无主见,思路不清晰,语意生涩之感。

例:中考满分作文《找好自己的位置》

人生的路途漫长又曲折,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也许会迷失了方向,也许会沉迷于路京,很多的迷雾和错误的路标会误导我们,让我们无法前行甚至使我们朝相反的方向前进,此时,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一步步地接近目标,接近成功。

我们的先辈鲁迅青年时代曾立志“从医救国”,却发现“如一个人的体格无论如何健全,只要他的精神不健全,那么他仍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最终他发现,只有从文学上唤醒民众,才能使他们为自由而斗争,为祖国的荣辱而斗争,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做了一名文学家。 无情的批判,犀利的语言,只为唤醒麻木的民众,他最终成了一名享誉中外的文学巨匠。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对比应用,突出主题

运用对比来突出和深化主题,是谋篇布局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事实、形象、论证等方面的对比,使文章简洁精练地阐明主旨,揭示事物本质。对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运用对比时,我们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都明确地隐藏其中,观点鲜明,也使得议论文更加情理交融。

无论何种文体,对比的手法都可以运用。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对比手法必须要有明确的表达意图。

例:中考满分作文《山水文人看华夏》

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

引申应用,借题发挥

写好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料”引申和发挥。当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时,可以将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大题化小”;

当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那么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小题大做”。

“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材料。

例:中考满分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一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