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读不懂他的文章(先从读懂自己开始)

句子大全 2013-04-04 21:59:37
相关推荐

读鲁迅的文章是大多数初中生们的痛苦,相信许多人曾经经历过,读不懂,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些什么。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一样,他是真正的斗士,如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讽刺普通民众的愚昧,企图唤醒大众的斗志,所以愤怒之下执笔孤身战斗。但是,他的文章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行文晦涩难懂,根本不是给一般民众看的,当时的劳苦大众大多不识字,压根也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直到1924年,鲁迅发表这篇抒情散文《秋夜》。开篇直接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景借物来抒情的,抒的什么情没有兴趣,对借来的物——枣树,大家都兴趣盎然,大加讨论、辩证、推测。有直接定性语法错误的,有主张另有深意的,还有不知道就干脆那一方都不支持的,做中间派。

韩寒的论点就是:说真的,谁知道鲁迅写我家门前有一颗枣树,还有另一棵也是枣树是什么意思,可能什么意思都没有,自己想玩票呢,或者说写了一棵以后忽然记起来还有一颗,反正我不敢断定,因为我不知道。

你得佩服鲁迅的厉害,他迫使韩寒在《语文真的是有很大的问题》一文中,对这句话做出一个无奈的中性评价。

其实就是一句“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的平常话而已。读不懂别人应该能够读懂自己,读不到门道是因为尽顾着看热闹了,心和心的距离,硬生生被两株枣树给隔开了。我姑奶奶家院中也有两株树,一株是马牙枣子树,一株是小灵枣子树。枣树叶片黄了的时候,我就爬树去摘小灵枣子来吃,脆甜,它比马牙枣子要早熟一个月,所以常常被树上的黄蜂蛰得青红不断,时至今日还能记忆犹新,不是因为那两株结不同口味枣子的树,而是那该死的黄蜂。

可以说“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在《秋夜》这篇文章中一定是喧宾夺主了,我们只看到了开篇的热闹,而没有真正看懂鲁迅笔下的门道。那么我们就绕开那两株惹是非的枣树,再品味一番《秋夜》的犀利。

附《秋夜》原文,作者: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蛊惑的眼睛。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去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秋夜》这篇抒情散文脱稿于一九二四年的九月十五日,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初期,时局动荡混乱,外部有帝国主义势力虎视眈眈,内部有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各路军阀勾心斗角,社会进步青年,仁人志士等意志消沉,进而急流勇退,学术思想界进一步分化,鲁迅在时局面前自然也陷入了无奈和彷徨之中,随后的文章风格更加犀利尖锐,其最终目的是唤醒国人,重燃斗志。

所以一切他看到的事物都有可能化身为斗争的利器,或者具有抗争的象征意义。因此上,秋夜里落尽枯叶的枣树枝干,奋力刺破漆黑的夜空在他笔下成为勇猛的战士。“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的发白。”短短几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刻画出社会矛盾的对立面,以往文人对夜空,星星,月亮的描述皆是诗词一般美好,独鲁迅笔下成为邪恶、压迫和笑里藏刀。

普通民众被象征性描绘为枣树开的那些小而粉红的花。“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鲁迅在这几句话里把春后秋翻来覆去的写,意在指出民众的愚昧,明明知道苦难正在不停地轮回折磨着自己,还做着春秋大梦。这一段和后文的小飞虫,一样是描写民众的思维僵化,为了投奔光明,从窗户的破洞中钻进来,在灯罩上胡乱撞的丁丁地响。“当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看那老去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落句是可怜两个字,可怜是因为渺小,渺小到微不足道。这后面可能有鲁迅的无奈和一声叹息。

鲁迅用两株枣树作为引子写下这篇《秋夜》,通篇其实没有枣树什么事,一切都在喻人,说当时的世局,说人们的思想,生活状态。那就让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把文章全盘喻人化,回到《秋夜》开篇第一段。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放佛立着两个人,一个是穷苦的人,还有一个也是穷苦的人。

我这样改动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这种手法使用者多了去了,如今的网络流行文体有一种叫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里两遍已经说明了问题。重点是记住,这种手法鲁迅起的源,我们现在还在用,而且已经被发扬光大了。

后记。鲁迅一生的成就。鲁迅的一生笔耕不息,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学术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学考证等方面具有卓越的贡献。另外鲁迅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和探索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特别是自五四运动以后,其学术思想对我国社会文化思想进步,具有重大影响,时至今日,鲁迅作品依然在文学文化界备受推崇。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著名的《阿Q正传》就收录在《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共收录十篇散文,其中入选初中教科书的散文一共是三篇,它们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藤野先生》。学术类:《中国小说史略》。散文或现代诗集:《野草》。其中《雪》有入选教科书。论文类有《门外杂谈》。

鲁迅文章杂文类涉猎极广,大部分收录在《鲁迅全集》里面,比较著名的有《药》、《论雷锋塔的倒掉》、《坟》、《社戏》、《论他妈D》、《阿Q正传》等。其中包括《鲁迅自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