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保罗·德·曼《阅读的寓言》:“语言必然是骗人的”

句子大全 2018-09-14 12:35:52
相关推荐

《阅读的寓言》是美国学者保罗(尔)·德·曼的著作。此书的副标题是“卢梭、尼采、里尔克和普鲁斯特的比喻语言”。其议论根据是语言学,尤其是语言的修辞,特别是比喻、隐喻、换喻等。

保罗·德·曼通过修辞手段对作品的语言进行分析,从而阐明他的解构主义思想。他说:“批评是对文学的解构,是对修辞神秘化的语法严密性的分解。”所谓解构,“不是我们把某种东西增加到文本中去,而是结构原来的文本”(见第一章)。他又写道:“文学和批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骗人的——被宣告(或是被赋予特权)说是最精确的语言,而结果却是最不可靠的语言,人类正是按照这个最不可靠的语言来称呼和改变自己。”

语言的不可靠性,或正是保罗·德·曼的论点的最强有力的依据,因此阅读也变得不可靠,文本具有了欺骗性,过错不在于作者或是读者,而在于语言。正如他在第十一章中说的:“文本的可怕功效在于修辞的模式,而文本是修辞模式的一种形式。这个模式是卢梭本人无法控制的一个语言事实。正如其他任何一个读者一样,他也必然会将他的文本(案:这里指的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误读为一个政治变革的诺言。错误并不在于读者身上,语言本身将认识同行为相分离。语言允诺(自己),语言必然是骗人的,正像语言的必然传达它自己的真实的诺言一样。这也是文本的寓言在这个复杂修辞性层次上形成的历史原因所在。”

正因为语言的欺骗性,使得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出现相悖的现象。例如,据保罗·德·曼的分析,卢梭在《忏悔录》中本是要忏悔的,可玛丽永的叙述却是“一场大谎言、大骗局”,它并非忏悔而是辩解,里面用到的词句(如“丝带”)都包含了卢梭的欲望。

事实上,保罗·德·曼常常列举到一系列反义的词语。是否可以认为,在词语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与之意思正好相反的东西?而所谓的解构,也就是从语言的背后,挖掘出与文本表意相悖的内容,而这相悖的内容才恰好正是文本所应揭露的真正的意图?更重要(或者说荒谬)的是,连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所表达出来的真正意图……

保罗·德·曼被翻译过来的作品还有《解构之图》,此书为其夫人和生前好友米勒所编订,其中的主要论文来自《盲视与洞见》、《阅读的寓言》和《浪漫主义修辞学》三部著作。在这本书中,与《阅读的寓言》一样,保罗·德·曼所谈论的也是语言,以及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它们造成了文本的阅读问题。

-THE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