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易中天:“先生”这个词大有学问(文明就是靠“迂腐”来传承的)

句子大全 2019-05-22 02:03:35
相关推荐

涨姿势了!“先生”这个词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学问,易中天说,我对少数女士呢,是称呼“先生”的,这个事跟性别没有关系。因为“先生”这个词,在这本意就是“老师”,“老师”这个词它没有性别啊。只不过在古代,当老师的,被称为“先生”的基本上是男人,没有女老师。但是在新社会,男女都一样,把“先生”这个词性别化,我是不太赞同的。

在我看来呢,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可以叫“先生”,至少在我这,我不轻易叫一个人“先生”,但一旦叫“先生”,我也不分男女。那么,到底什么是先生呢?

首先呢,与性别无关。比方说林巧稚、樊锦诗,我就觉得应该称“先生”,林先生、樊先生。

第二呢,与职业无关。比方说旧社会演员地位是比较低的,叫戏子,但是梅兰芳,那是“梅先生”。

第三呢,与地位也没有关系。比方说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申时行都是称先生,张先生、申先生。君臣本来就地位不平等,照样可以称先生。

最后呢,先生也不完全看年龄。比方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27岁,刘备47岁,大了整整20岁,《三国演义》里面刘备怎么称呼诸葛亮呢?先生!当然《三国志》的记载呢,是称“君”,没有称“先生”。我虽然不喜欢《三国演义》,但是我很赞同这一处改动,他表达了我的一个观念——就是一个人,无论性别、年龄、地位甚至社会评价,只要你由衷地敬重TA,佩服这个人,愿意把TA看作自己的师长,就可以称之为“先生”。

我一般称什么人为先生呢?我的真正的老师,比方说我读研的导师,胡国瑞先生,吴林伯先生,那当然是先生。而且因为我是他们的亲炙弟子,因此见了面连姓都不带,只称“先生”。

还有,我在某一位德高望重的女学者面前,我也是只称“先生”,这是以“私淑弟子”自居。不加姓的,只称先生,是发至内心的敬重。另外,学术界也有一个惯例,就是称年纪大、成就高的学者为“先生”,那么,这个一般都会带姓,除非你要表示执弟子礼,那就不带姓,只称“先生”。

当然呢,一些老先生特别讲究礼数,他有时候也会称晚辈为“先生”。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见到我也叫易先生,这个时候我必须站起来,站起来鞠一个躬说:“不敢当”!

如果是同辈份的同仁,教我易先生,我必须拱手说“岂敢”!而且这样的同辈同仁呢,不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我都得称“兄”。这个同辈人称“兄”啊,是传统文化,是传统礼节,在传统社会,如果一个人比你小那么三五岁,你就叫人家“弟”,这是很不礼貌,很没有教养的,同辈之间一定要称“兄”。

称“弟”呢,是对学生辈分的。比方说黄永玉老先生比我大了二十多岁,他就给我写信叫“中天仁弟”,那我不能因为这个就回一个“仁兄”啊!那就太不懂礼貌了,太不像话了!

也所以传统的礼节是,朋友之间孩子都是称伯伯的,没有称叔叔的道理。当年我父亲的所有同事,哪怕比我父亲小,一律称伯伯。叫叔叔是什么呢?是父亲的学生!

现在受美国人的影响,所有没大没小的,你都让孩子管人家叫“叔叔”,这个好吗?我认为不好!是个男人就叫先生,我也不能接受。也许我的这种想法比较迂腐,但是在我看来,文明就是靠“迂腐”来传承的。教养也好,文明也好,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