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作文素材」辩证类素材(记住这21条就足够了)

句子大全 2013-08-29 07:13:32
相关推荐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贴近生活,那更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候能够辩证的分析,不可走极端。小编精选了21条辩证类素材,如怎样看待“舍与得”、“进与退”、“兴与亡”、“付出与收获”、“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素材。

追求与收获: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观潮》——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在经过了宦海沉浮、几经贬谪之后,于弥留之际写给小儿子苏过的一首偈诗。大体意思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解读】积极与淡泊的辩证。人生目标,就像是庐山的扑朔迷离的蒙蒙烟雨和浙江震山撼岳的滔滔潮水,引吸着人去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及至达到了这些目标之后,就要有一种淡泊的心态来面对,不管成与败都可以坦然接受。

无私与自私

英国作家培根说:“若论为已营生,蚂蚁可谓一种聪明的动物,但对果园的花圃来说,它却是一种祸害;而毋庸置疑,过分怎么的人亦会有害于公众。故人应该理智地在私利与公利之间划出界限,不可因利己而有负于他人,尤其不可有负于君王和国家。”——《培根论说集·谈利己之聪明》

【解读】唐朝诗人白居易也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

整体与个体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若能离开国家而生存,他不是一只野兽,便是一个神。”——《政治学》

【解读】英国作家培根说:喜欢孤独者非兽即神,恐怕说这出句名言的人也再难用别的寥寥数语如此高明的把真理和谬误混为一谈。……一座城市便是一片荒野。……没有真正的朋友才是一种纯粹而可悲的孤独;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个世界只是一片荒野。

辩证类:偶然与必然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解读】黑天鹅事件(英文:Black swan event),指特别难预测,概率很小又影响巨大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从次贷危机到东南亚海啸,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9.11事件,英国脱离欧盟等,都是对市场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

知与行

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他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素材君写作文时最常用的名言之一)”——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否则就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否则就是空知。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在实践中学习。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解读】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返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者有以启之。——总之,行胜于言,实干胜于空谈。

教育类:中式数学教材出口英国

上海市教委星期三消息,根据在当前的伦敦书展上签署的协议,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9月开始陆续使用上海小学里的数学课本、课本练习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早在去年7月,英国政府决定,未来四年投入4100万英镑,持续开展中英数学教育交流项目,在中小学广泛推广上海经验。

【解读】那些被人们所推崇的“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培养发散性批判性思维”等西方教育理念,几乎都能找到“鼻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诱导式……解决当代中国的教育问题,可能需要从中国古代的教育经典中汲取精华。

自由与法制

卢梭说:“我们不妨认为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就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并且,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的,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转让自己的自由。”——《社会契约论》——“主要区别在于:在家庭中,这爱就中以报偿父亲对孩子的关怀了;但在国家之中,首领对他的人民没有这种爱,于是发号施令的乐趣就取而代之。”

【解读】“人是天生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契约论》——小编说:自由与束缚,本身就是一对辩证的关系。鲁滨逊到了孤岛上,可以说是无限的自由,没有人来管理他控制他,但他也被束缚在那儿。所以自由总是相对的。

学习与实践

康熙皇帝为清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务不是很忙时,他就向西方传教士学习几何、代数、天文、物理、化学等,尤其对数学感兴趣,对于观测日食、月食、刮风下雨,他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皇帝而言,实属不易。

【解读】但是康熙似乎没有将这些先进的文化知识作为国运昌祚的利器,而是将之变成了在万民众卿前炫耀的资本。曾经有传教士想出版一本解剖学方面的书籍,被其禁止,原因是有伤风俗。明朝中国还出了李时珍、徐光启和戚继光这样的科学家、军事家而清朝在这此方面全无建树,与其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无关系。

吉祥与不祥

《说苑》记载:齐景公某次出猎,在结果在山上遇到猛虎,在水泽处遇到了大蛇,很扫兴,问晏子这算不算不祥?晏子说:国家真正的不祥有三:其一国家有贤人而不知道;其二是知道了贤人而不重用;其三是重用了贤人而不信任。在虎和蛇的家里遇到它们,能算得上什么不祥呢?

年老与年轻

“昔文王见鬻子年九十,文王曰:‘嘻,老矣!’鬻子曰:‘若使臣捕虎逐麋,臣已老矣;坐策国事,臣年尚少’。”——唐·马总《意林》——周文王遇见鬻子时,鬻子已经九十岁了,周文王:“唉,你太老了!”鬻子:“要使我去捉老虎追麋鹿,我太老了;但让我来策划国事,臣年纪还小得很!”

君与臣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故忠义也是相对的,君明臣忠,但昏君误国,人人欲与之同归于尽,此君就是“独夫”、“民贼”,一味效忠,只是愚昧;二战中日本军人动辄剖腹,口称效忠天皇,实为愚忠。

卑微与高尚

老兵弗拉基米尔,二战中被敌人追赶,28名游击队员只有4 人活下来,德军追他到沼泽地,他藏在沼泽中,用一根芦苇呼吸,才逃过了一劫,这就是俄罗斯总理普京的父亲。普京谈及此事时说:“芦苇虽弱,却可以救你的性命。”

真理与谬论

季羡林说“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平淡低下中,你们(专家)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论‘只堪自怡悦’,对于我却是‘只等秋风过耳边’了。”——出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塂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五代陶弘景作。

智慧与无知

王小波说:这是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这是一个无爱的世界,但是爱情在混沌中存在;这是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美就是把智慧、爱情和有趣从混沌中提炼出来?

得到与失去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大体意思是说:“人们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由于人们有自身的荣辱利益概念;如果人们没有了自身的荣辱利益概念,人们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兴与亡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意为“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观察历史长河,可见朝代更迭原因主要在于帝王。

进与退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世间,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将脚步迈向未来?或许,只有农人插秧,才是一步步往后退,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了一些。

舍与得

三国著名谋士荀彧说:“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意为:“做事固然会有放弃一部分争取一部分的做法,但是放弃小利益换取大利益,可以;放弃危险之地争取安全之地,可以;作权益之计,不考虑根本利益的稳固也可以。”

《吕氏春秋》有个故事:楚王到云梦泽打猎,却把弓丢了,随从们要去寻找,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用找了。孔子听说这个事后,说:不如改成“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此后,说:不如改成“失之,得之”。——小故事,却把不同的境界展示得淋漓尽致。

刺与玫瑰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久,其中一个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儿。”又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儿下都有花。”母亲听了沉思起来。

简单与复杂

牛顿说: “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同样是坐在苹果树下,带着一颗思维的大脑随时准备发现就会随时有新收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