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浅说古典诗词中的秋天

句子大全 2008-03-11 13:31:08
相关推荐

寥廓江天万里霜

——浅说古典诗词中的秋天

□杜满仓

春去夏来,秋往冬至,这是天体运行的自然规律;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又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传统习俗。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只是感觉到了季节的变化,也产生不出什么诗情画意;只留下了匆匆忙忙的身影,甚至这点身影也很快就消失了。然而诗人不同,他们对于季节的变化是敏感的,想象是丰富的,于是便有了不少感人肺腑的写景诗篇。正是这些诗词的各种意像拂过心灵,为我们留下了每个季节的真正意味。

在中国描写季节变化的古典诗词中,写秋天的最多。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然而秋天之后便是严冬,盛景如此之短暂,人生如此之匆忙。这种紧迫感,流失感,使“悲秋”成了历代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主题。有时我想,我们的老祖先造字也很有意思,“秋”字的原意是粮食熟了,人们都在高高兴兴,想不到加个心字却变成“愁”字,为历代诗人平添了不少写诗的情绪。

纵观中国古典诗词,从楚宋玉的《九辨》到唐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从唐王勃的《山中》到明王实甫的《西厢记》;从宋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到清末秋瑾吟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篇篇句句都是呕心之作,都是那么催人肺腑,感人泪下。上学时听老师讲过,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时,当写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时,累得当场昏了过去。可见作者感情的投入了。说到写悲秋的凝重,要算唐朝只活了二十七岁的王勃了。他的《山中人》只有寥寥二十个字:“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万古东流的长江,在思乡心切的王勃眼里已经几乎凝滞了;说道写悲秋的深情,那就非李清照莫属了。在一年深秋重阳,李清照给在外做官的丈夫写了一首著名的《醉花阴》,其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已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人生的道路不同,境界不同,对秋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说,清秋不光含着惆怅悲叹,清秋也会有对心灵的安抚。唐代刘禹锡,身怀抱负,励志改革,虽多次被贬,但始终不改初衷。所以他才能写出广为传唱的《秋词二首》。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了这样的诗心,人又怎能不爱秋天。还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在写给朋友裘迪的《辋川闲居赠裘秀才迪》中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在别人眼里,山是寒山,他看到的却是苍翠转深;在别人眼里,水是凝滞,他看见的却是潺湲和从容。他说,他不孤独,临风听着蝉的鸣叫,也是一种乐趣。宋代的黄庭坚到了人生的深秋暮年,还是那样的乐观风趣,他曾经写过这样自我调侃的词:“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有了一副豁达的心态,不仅可以悲秋,还可以穿越悲秋,白发簪花,对酒对秋,走到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在写秋天的诗词中,开创了昂扬向上新境界的自然不能少了刘禹锡等前辈,但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只有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一生忙于国家民族大事,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不多,而且他还谦虚的说是信口吟来,实际上每篇都是中国诗词的巅峰之作。他的诗词字浅意深,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站在历史的、哲学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他的壮志豪情,一扫凄凉寂寞之感。与其写春景、夏景比较,毛泽东诗词中写秋景的佳句更给人留下忘不掉的影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正西风下长安,飞鸣镝”等,都已深入人心。在毛泽东同志写秋景的诗词中,有两首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前者抒胸臆,后者寄情怀。《采桑子重阳》,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人生易老天难老”,展现了“慨当以慷”的大气,“战地黄花分外香”,想象奇特,既指重阳之时的遍地黄花,又指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他们虽然捐躯沙场,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像黄花一样依然绽放,并将流芳百世。这首词,充分凸显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自信和乐观精神。《清平乐六盘山》,全词意境高远,兴于秋景,终于意志,情景交融,雄厚豪放。回首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真让人们不仅感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法律顾问:张忠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