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比题目和开头更重要(鲁迅先生教你写好文章过渡)

句子大全 2011-03-29 01:48:17
相关推荐

好文章讲究起、承、转、合。

前几回我们分别讲述了观察、立意、选材、标题和开头,也算是顺利走过了第一步“起”。

有了起势,承、转,该如何呢?

承、转,构成了文章的主题。我们归为一类,统称为过渡。

过渡,上下文之间的承接和转换,充当挂钩和桥梁。承上启下,穿针引线,使得文章一脉相通。

字词句段篇章,再好的文章也是有一层一层的意思,一段一段的内容编织起来的。从这层意思到另一层意思转换,过渡就必不可少。

如同渡河,或舟或桥。

过渡得好,文章就会脉络贯通,浑然天成,过渡得不好,气血不畅,文思条约,读之难受。

如何写好过渡,好的过渡都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向大文豪鲁迅先生学习:

好的过渡,要能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中,在描述东京见闻感受之后,接上一句,“东京无非是这样”,下一句精彩的过渡“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表达失望空虚之感,顺手设下悬念,委婉新巧。

好的过渡,要能厚积蓄势;

鲁迅先生在著名杂文《“友邦惊诧”论》中,以磅礴之势薄倒了“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的谎言之后,紧接一句“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的过渡,转而就是对党国无耻谰言的抨击。

一……就……,一个连贯副局,极其巧妙的完成了思想和内容的过渡转换。又似蓄势待发,从一个跳板跳上了更高的地方。

好的过渡,要能自然抒情。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一场对敌人残酷英勇的战斗之后,过渡跟上“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情绪完成了过渡,情感也完成了过渡。高潮的艺术价值就在这些微妙的地方

好的过渡,要能揭示主题。

《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孔乙己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塑造情绪急转直下,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的人,活得如此不堪讽刺,充当人们的笑料,更进一步,即便如此孔乙己在人们心中仍然是地地道道的多余的人。

刀刀见红,直戳人心。鲁迅先生的伟大,也在这些文字语言的巧思中显现出来。

好的过渡,像是散落的珍珠,又不仅仅是珍珠,它们像挂钩,像针线,像榫卯,忽视它,你的文字就会松散,凌乱、无力。

写作者对“过渡”多重视都不为过。

呵,感觉离文学大师又近了一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