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材解读

句子大全 2008-05-29 19:33:32
相关推荐

《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

全文共有十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第2自然段)主要讲“我”在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三年后,有一次“我”想起这个“发现”时笑出了声,竟当众受到惩罚。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讲“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然后引出了请老师解答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以及老师作出的解释;接着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一疑问。“我”渴望把问题弄明白,于是自己不断观察,绞尽脑汁地思考,大胆地猜想,终于发现了所谓的人类进化的规律。这个猜想就是“我”的“童年的发现”。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主要讲四年后,当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自己“童年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把“我”轰出了教室。“我”安慰自己,“重大的发现”有时还面临着风险。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风趣,把“我”的“童年的发现”写得意趣盎然。

1、课文开头就很有意思,特别强调了“我”九岁时独立思考后有所发现的不同凡响,表现出“我”抑制不住的骄傲。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就能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即使人们哈哈大笑,“我”也不以为意,仿佛在俏皮地跟读者打趣。

2、“我”的梦是如此奇妙,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孩子的天真跃然纸上。而在求教老师的部分,孩子的语言充满童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想要把问题探究清楚的心情。老师也很幽默,既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又巧妙地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庆幸老师没容“我”解释的背后,是难以掩藏的强烈的自豪感。“还不笑塌房顶”等夸张的表述、强烈的语气,表现出儿童独有的天真可爱。课文结尾以自嘲的方式调侃“我”被老师误会轰出教室的事实,“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既暗指了历史上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也表达了“我”对被轰出教室一事的看法。言下之意,“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并列,作为自我安慰的理由,再次体现了儿童独有的可爱与幽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