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鲁迅去十年世后 郭沫若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一语道破不和原因)

句子大全 2016-11-25 19:36:45
相关推荐

如果要给民国时期的文人拍一部《论骂人的艺术》的电影,鲁迅先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先生的骂人水平可谓登峰造极,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那么有主角就得有配角,这男二号自然也得是个能跟鲁迅平分秋色的人来担任,毫无疑问,郭沫若先生最合适不过了。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这二人当年也是斗得旷日持久,如火如荼啊。

论文学造诣,“鲁郭茅巴老曹”,两人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实在难分伯仲;论思想文化,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可要论人品道德,那可就有得说了。所以这二人碰到一块儿,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骂无止境!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自然没话说,郭沫若先生的文学造诣也是真才实学。但相比鲁迅来说,郭沫若属于后辈。按理来说,后辈面对前辈应该是报以崇高的敬意的,更何况是鲁迅这样的大咖,可郭沫若显然做得不够地道。

郭沫若最遭人唾弃的就是当年的“卖友求荣”事件,因为他出卖的这个人是远近闻名的鲁迅。他曾邀请鲁迅一起抨击旧社会,等到鲁迅同意后,他又在自己出版的两个刊物上发文抨击鲁迅,给鲁迅判了三个罪名,一是“鲁迅是封建余孽”,二是“鲁迅是二重反革命”,三是“鲁迅是法西斯”。这三个子虚乌有的罪名强加到鲁迅身上,他很冤枉啊。而鲁迅可是个拿笔当枪使的人,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气,当即发文反击,指责郭沫若“才子加流氓”,从此便与郭沫若交恶,骂战自从开始就不曾停下。

直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在上海去世,整个文坛为之悲痛。宋庆龄女士亲自主持了鲁迅的丧礼,还选出了蔡元培,茅盾等等13名声名显赫的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上海上万群众自发前往吊唁,参加葬礼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更神奇的是,自从鲁迅先生去世后,郭沫若一改之前的敌对态度,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持以崇高的敬意,开始在各个公开场所宣称自己十分敬佩鲁迅先生,但他却没有来参加鲁迅的葬礼,这是为什么呢?

两人虽为死对头,可同样在文学界有极高的造诣,文人相惜,参加葬礼悼念总是应该的。原来不是郭沫若不想来,即便他想来也来不了。鲁迅去世的时候,郭沫若远在日本,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去一回太麻烦。而且他得到消息时比较晚,在当地的报纸上看到消息后,十分悲伤,痛哭流涕。他自知无法回去吊唁,只有写下一幅挽联悼念: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从挽联可以看出,郭沫若对鲁迅的评价非常高,赞扬鲁迅先生为后世楷模,正是鲁迅这把尖刀,将旧社会黑暗势力打得头破血流。但是,既然他这么赏识鲁迅先生,为什么生前一直争斗不休,死后才握手言和呢?

建国以后,鲁迅先生虽然早已去世,但是他的影响力却不减,名声也越来越大。此时郭沫若又说与鲁迅先生是好友,实在不难让人以为,他是想借着鲁迅先生的名气,抬高自己的身价。后来,领导人也曾问过他为何当年会攻击鲁迅,可他却回答道,当年的人不是他,攻击鲁迅的另有其人,于是事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不过想来也是,以鲁迅后来的地位,就算真是郭沫若干的,怕是也不敢承认吧。

直到鲁迅去世十年后,郭沫若仍然发文章悼念他“自己实在有些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这才是不和缘由远在,多么可笑啊,说起来两人都不算相识,根本没有见过面,就斗得那么狠,骂得那么凶。如果当年两人能够见一面,谈一谈的话,即便不会形同挚友,最差也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吧。

即使两人争斗过,但不得不说,他们对于彼此的文学水平是十分欣赏的。不管鲁迅也好,郭沫若也罢,前人的事情就由前人说吧,我们后人关注他们的文学作品就好了。唯一遗憾的就是,他们都不曾相识过。如果他们当年已经相识,又会在文坛掀起怎样的水花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留言和点赞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