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程

句子大全 2013-02-09 20:45:32
相关推荐

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程岗位培训指定教材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通用教材

本书分上下两册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在努力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因为一个民族如果不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就必然要接受外来文化的统治,成为别的民族的附庸,从而丧失独立的民族地位。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至今仍然是我们国家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支柱。事实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里面都可以找得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是年轻一代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

在一段时期内,在一部份人中间,否定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思潮曾经一度泛滥,流毒至今未能彻底清除。其影响所及是使一部分人尤其是比较幼稚的年轻人认为西方的太阳更辉煌、西方的月亮更明亮。这种思潮把许多人引向了误解或偏见的深渊。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进步与落后两方面的因素,都有精华和糟粕。借口中华文化中存在着“小脚、太监、姨太太、贞节牌坊、鸦片烟、酷刑”等落后的消极的东西来否定中华民族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谦逊、勤劳勇敢等进步的、积极的因素,是站不住脚的。

面临21世纪的挑战,中国除了实行改革开放、加速实现现代化之外,别无选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继承传统和实现现代化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现代是从古代到未来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所以传统也就存在于现代之中。现代化只能在传统的社会基础上进行。如果我们讲现代化而又拒绝继承传统,那就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必须告诉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进步文化,才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把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与中小学教育联系起来,并且把它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进行讨论和研究。

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着重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与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都有关系,而与做人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目前的现状,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与我们民族能够抵抗外来侵略、始终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名句,永远是中国青少年的座右铭。使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根本的保证。

第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东方文化的重心是集体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自古以来讲的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什么是“仁”? 按照孔孟学说,“仁者爱人”。可见东方文化从孔孟开始就是提倡“爱人”,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的。这种精神在今天应当特别加以强调。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承受了过多的爱,以“我”为中心的环境,最容易滋长“个人第一”、“唯我独尊”的思想观念。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小培养他们对父母、对同学、对人民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第三,遵纪守法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既有强调以德治天下的孔孟学说,也有强调以法治国的韩非子的学说。其实各个时代都有一些主张健全法律制度的代表人物,人民群众也历来称颂执法从严、清正廉明的官吏。最有名的便是包公和海瑞。古代许多学者是重视法制建设的。我们现在仍可从他们的言论、著作中吸取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用道德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关系, 又需要用法制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第四,艰苦奋斗精神。崇尚勤劳节俭,反对懒惰奢侈,鼓励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内容。在这个问题上正面的或反面的典型,历史上均有生动的记载。正面的典型如“卧薪尝胆”等,反面的典型有“王谢斗富”等。今天,在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要着力提倡继承艰苦奋斗的文化传统。正是因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改善,就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从青年抓起,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强调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除了这几个方面以外,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当中还有许多其他十分宝贵的东西,如刚健自强,开拓进取,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尊老爱幼等等,都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教育的功能在于全方位育人。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应当是以学启其智,以德导其行,以爱润其心,以动健其体,以静养其神,以劳强其能,以美修其身,以群广其志,以信立其诚。为此,北京市丰台区方庄教育集群开发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并编写了这套教材,力图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贯穿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去。这一举措必将为广大青少年成长为健全的高素质的公民作出重要的贡献。

2020.5

后 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构建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基础。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又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近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目前,许多地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或是择选古代典籍和古诗词,形成“读经热”和吟诵古诗词热的现象;或是选择一些传统的大众文化要素,如京剧、武术、剪纸等。有的甚至把港台传统文化教材、民国时期的教材直接拿过来用。这些现象,都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内容和体系安排,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随意化、碎片化现象。

我们认为,尽管文化是个很难精确定义的复杂概念,但仍可理解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抑或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华传统文化,其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刘梦溪)其内涵和外延,则归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我们深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不乏糟粕和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因此,遴选传统文化宝库的优秀成分开展教育至关重要。应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的原则,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框架。

基于上述认识和原则,本教程呈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核心文化观念: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代表性经典,主要是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介绍。

二是重大文明成就:对人类整体文明发展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的科技、文明成就介绍,如汉字系统、科举制度、中医、功夫、四大发明等。

三是主要宗教信仰: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派别介绍,如道教、佛教等。

四是文学艺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音乐戏曲舞蹈书法篆刻建筑及园林等各种艺术形式。

五是道德伦理:主要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尤其是仁义礼智信等伦理和传统礼仪。

六是风俗习惯:具有广泛影响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如重大节日习俗、婚丧嫁娶习俗、祖先崇拜习俗、日常衣食住行中的习俗等。

本教程编写的初衷和目的,就是力图向学习者提供系统、规范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不仅仅是古文经典的学习,更是对主要是以古文典籍呈现的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不仅仅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更包括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整体成就;不仅仅是对道德伦理的梳理,更是对中国人的信仰的宏观把握和阐释。

本书的作者均为长期进行传统文化研究并从事相关教育教学的北京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师。主要作者有冯艺远、廖明华、程张、尚九宾、陈红、张学岩等人。其中冯艺远承担了上册第2章、第7章、下册第2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的写作。另外,何艳、刘耘、王远美、李燕等人也参与本书的编写工作,本课程录制由廖明华、冯艺远、白永祥、张萍、马曦、孟学文、李桔松等老师负责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编写得到北京市丰台区教工委、教委和教科所、方庄教育集群各学校的大力支持,得到诸多专家、学者和同行的指导、鼓励和帮助。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总督学顾问柳斌先生还特意为本书写序。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另外,本书部分引用材料来之于文献、报刊和网络,来不及一一注明出处,在此深表歉意并感谢!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书篇幅有限,编写时间较短,尚有许多不足与疏漏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广大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多提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

价格:99元/套(包邮)

新疆西藏青海广西等地需补邮费差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