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论语》《学而》章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句子大全 2012-08-23 22:21:22
相关推荐

文化:《论语》《学而》章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读过《论语》的人,无不对第一章《学而》谙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特别是前两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是流传广泛。

甚至不知道出处的人也会说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于这三句话,我们大多都各个独立引用。但,其实这三句话是一个有内在一致性的有机整体。

对于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我上学时得到的解释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

我查阅资料,大致还有如下几种解释:

第一种是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解释:“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其大意是“不仅是学了,同时还时时地复习,使自己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的东西,从而使自己进步,因此高兴。”

第二种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的解释:“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这种说法,强调了学后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种是大众化的解释:“学习了以后再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快乐的吗?”这与我上学时学到的意思是一样的。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版本。

总体上说,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对“学”和“习”两个方面解读和处理。学是一方面,习又是一方面。所不同的基本上都是在对“习”字的认识和理解上。说是复习也好,实习也好,都能说得通,都可以理解。

而对“时”和“习”的另一个版本的解释,应该更为贴切:《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11年7月北京第一版2016年1月北京第2次印刷】孔子世家(第十七)中,司马迁在其赞语中说:“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此处把“时习”释为“以时习礼”,应该是对当时实际情况的描述。我们现在到孔庙看到的一些表演,其实就是当时“习礼”的内容。由此可见,“习”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复习。

对于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

对于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认识和理解,就有所不同了。其中的不同在“知”字上。对这个字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其结果必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 “知道”、“知识”等意思,还与“智”字通用,即“智慧”的意思。譬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即为聪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人”指的是上句中的“远方来的朋友”。“知”,既可以理解为“知道”,也可以理解为“智慧”。由此,这句话就可以翻译为:远方来访的朋友不了解你的学问和才能(或远方来访的朋友不理解你讲的知识;或者远方来访的朋友是个“不智”的人),你都不生气,不恼怒,不也是个君子吗?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会发现,这一章是讲学习的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过程,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即成为君子。

由此,《学而可以说是古人通过学习而成为君子的励志的故事。

通常的译文有以下几种:

一:孔子说:“学了,然后再适时地去诵习(在实际生活中实习它),使自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学有所成,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友从很远的地方来请教(一起学习),不也很快乐吗?从远方来访的同门师友不了解你的学问和才能,你自己却不生气(不恼怒或不抱怨),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二:孔子说:“学了,然后再适时地去诵习(在实际生活中实习它),使自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学有所成,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友从很远的地方来请教(一起学习),不也很快乐吗?从远方来访的同门师友不理解你所讲的知识,你自己却不生气(不恼怒或不抱怨),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三:孔子说:“学了,然后再适时地去诵习(在实际生活中实习它),使自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学有所成,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友从很远的地方来请教(一起学习),不也很快乐吗?从远方来访的同门师友却是个不明智(不聪明或智力低下)的人,自己却不生气(不恼怒或不抱怨),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对比以上三种译法,对三句话的内在一致性的表达似乎并不明确。

我比较满意的是《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 [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五之《论语注疏》卷一中, 对此章的注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马(作者自注:东汉经学家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作者自注:三国曹魏王肃)曰: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包(作者自注:东汉经学家包咸)曰:同门曰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疏)子曰学而至君子乎。(作者自注:此句可理解为本章的总纲,即说明本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学习以成为君子,或达到君子的标准。)正义曰:此章劝人学为君子也。正义曰:云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者,其说有二:一云:古之学者为己,己得先王之道,含章内映,而他人不见不知,而我不怒也;一云:君子易事,不求备于一人,故为教诲之道,若有人钝根,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愠怒也。】

由以上注疏可知,《学而》的确是一个整体。最准确的表达,即从以上原文中整理为:

孔子曰:学者,而能以时诵习,其经业使无废落,不亦说怿乎。学业稍成,能招朋友、有同门之朋从远方而来,与己讲习,不亦乐乎。既有成德,凡人不知而不怒之,不亦君子乎。

翻译过来,就是:

孔子说:学,而且能坚持以时诵习,并使自己的学业有成,不也很高兴吗?学有所成,同门师友从远方再来,与自己请教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吗?既然自己已学成且有德行,一般的人(有的甚至还思维迟钝)不了解你的学识才能,你对他不发火、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这样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