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如何才能不生气(6句话的提醒很有效)

句子大全 2009-01-11 09:53:28
相关推荐

喜﹑怒﹑哀﹑惧是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类型,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丰富的表情展现着人们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应,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显形式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情绪描摹着人色彩斑斓的生命,赋予人充满活力的生命力,比如愤怒。

雷蒙德·奇普·塔夫瑞特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因为愤怒导致的情绪失调和犯罪行为的领域的研究。他和另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霍华德·卡席诺夫合著的《如何才能不生气》,为人们成功摆脱愤怒情绪提供了深入的指导。在本书中,他们深度剖析了如何正确认识愤怒情绪,洞悉了减少愤怒反应的动机,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出了改变生活﹑应对愤怒的十条策略。觉察自己,如果此刻有一丝愤怒情绪,不妨读一读此书中的相关观点。

一,愤怒情绪是把双刃剑,谨防恶伤自己——识别情绪的影响

面对侵略者,贝多芬严正拒绝了迎合侵略者的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强迫其演奏的要求,愤怒的喊出“公爵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喊出了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与个人尊严;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让中国有识之士看透西方列强的狼子野心,人民群众义愤填膺,觉醒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愤怒激发生命的热情兴奋,让生活充满激情,刺激人的潜能的爆发。

然而,面对塔里兰的密谋造反,拿破仑怒不可遏:“给你至高的权利,你竟然意图谋反,你就是一只狗!”失态的拿破仑声望受损,从此走上事业的下坡路,更是遭遇滑铁卢之战;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治国行军之才,居然被气得吐血而亡。生活中因愤怒而失去了理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不归路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何才能不生气》,详细列出了负面结果清单:

人际关系变差;引发家庭矛盾;

名声不好;

职场问题,导致被排除在会议外,升职无望;

糟糕的决策和增加的风险导致事业和个人的失败;

身体损伤,滥用酒精和药物;

被逮捕和监禁;

注意力不集中,生产力下降,导致学业或工作上出现问题;

危险的驾驶习惯,采取攻击性行为来应对一般问题;

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等。

每一种情绪都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调控在一定的合理的范围内。

二,别总想着改变世界,你唯一能改变的是你自己——洞悉减少愤怒,还是保持现状?

萨拉第一次婚姻充满了争吵,她把根源归于前夫。带着八岁的儿子,她和第二位丈夫结合后,经历了一段幸福的日子,争吵又随之而来。萨拉仍然将原因归于丈夫。痛苦的萨拉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开始学习愤怒管理,她认识到自己的愤怒,是应对外界正常反应,但是生活中出现困难时,愤怒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而且很多时候愤怒反应不起任何作用。

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当然,这需要努力去练习才能得到。为愤怒找借口拒绝做出改变,实际上是在坚守目前固有的状态,否定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可能性的改变。可能有一部分这样的人潜意识里认为发泄情绪是健康的。其实从长远来看,会对自身人际关系带来巨大伤害。要记住的是,谁也不是谁的中心。与其关注别人,不如去关注自身的言行。

三,感觉头疼的问题,睡一觉就可能变好——学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曾经,好友英有一个让人觉得好笑的习惯:每当她生气时,就会买一堆吃的饼干﹑锅巴等之类,嘎嘣嘎嘣嚼一阵子之后,她说自己的心情会随之变得愉快起来。这样是一种愤怒情绪的宣泄。但是研究表明,食物确实能够让人心情变得舒畅。不仅食物,《如何才能不生气》的作者在书中列出了你可以采取积极措施,改善你的生活方式,防止愤怒。我们不妨这样:

保持平均温度22度的环境;

合理选择食物,让自己的血糖水平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监控自己饮酒与愤怒之间产生冲突的状态,适当调整;

改善睡眠;

多听柔和舒缓的音乐;

多选择蓝色的环境与装饰;

多采用自然光。

舒适的环境会平衡人与外界的关系,让你更喜欢这个外在的世界,有助于减少由此带来的冲突,引发不良的情绪,减少愤怒的发生。

四,别和扫烟囱的人打架,如果你想干净回来——不要直接面对愤怒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之子律师查尔斯,·亚当斯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和扫烟囱的人打完架,你不可能还可以干净的回来”。这句话感觉有点类似于中国人常说的“被狗咬了,还咬回去吗”。有时候不直接面对问题,反倒是最好的处理办法,起码可以减少因应对方式考虑不够或处理技巧有待提高而导致的愤怒情况的发生。

回避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回避问题是预先发现问题,避其锋芒,寻求更好的处理方式,避免引发愤怒,让人生气;而逃避问题,说明此时意识到了自己愤怒的,企图将自己抽身而去,以往的问题仍然会滞留到另一个节点,再次爆发,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当然,在某些特定的情境面前逃避,也不失为一种避免让自己生气的方式。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及时解决或者必须有个结果。

五,可以抱怨玫瑰带刺,也可以赞赏荆棘丛中的玫瑰——改变思维认知方式

“我们可以因为玫瑰带刺而抱怨,也可以,因为荆棘丛中有玫瑰而感到高兴”。

在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一位老师几次提到他的经历:因为心中有困惑,他到一间寺庙静心问道。当时在一一间禅房的门框上有一个凸起的木头尖刺,他不小心碰到了。头皮生疼,立即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觉得自己真是倒霉极了!

巧的是,一位小和尚随后也撞上木门,却在哎呀一声后,连诵经号,感谢佛祖保佑,没有流血,没有产生更大的伤害。

老师说为什么同样的境遇产生不同的反应呢?归结起来,每个人对事情的思维认知角度不同。

愤怒的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其引发机制是外界客观事物,(我们把它称之为刺激物)作用于人的大脑,人们根据知识﹑经验对其产生相关的认知,进而引发情绪﹑情感﹑态度等心理反映。可见思维方式决定本体的感受和行为。所以当我们生气时,要学会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六,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与过去告别,轻装前行

耿耿于怀﹑永不原谅意味着什么?《如何不生气》中对不原谅行为做了如下分析:

反复思考或回放的伤心事;

对过去伤害自己的人,怀恨在心;

回避与过去的伤心事相关的人或者地方;

用酒精或药物应对过去的伤害;

幻想,寻求或实施报复。

显然不原谅,让人永远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它会让人与过去痛苦的回忆永远纠结在一起,受负面能量的包围,失去生命的力量,阻碍前行的脚步。正如198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德斯蒙德所说,“没有原谅就没有未来”。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原谅并不等同于遗忘,不是为有问题的存在而不去改变找借口,这种原谅与寻求正义的补偿也不必然绑定在一起。我们只是要改变自己在精神上﹑情绪上和行为上的反映方式,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愤怒,让自己轻装前行,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