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首感谢诗 引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最后一句更是让苏轼差点丢命)

句子大全 2007-11-25 11:23:51
相关推荐

一首感谢诗,引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最后一句更是让苏轼差点丢命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调任湖州后在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讽朝政,御史李定也上疏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本案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神宗皇帝在熙宁年间(1068 年~1077年)重用王安石为宰相,实行变法。变法失利后,王安石退居金陵,神宗又在元丰年间(1078 年~1085年)从事改制。

这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任太湖之滨的湖州。按照例行公事的惯例,为臣者调任他处须上表谢恩,苏轼作一篇《湖州谢上表》的奏章,简要叙述自己过去几年无政绩可言,然后再叙感谢皇恩浩荡,

行文到此,本来就算很标准了,但他竟然在后面又夹带上一句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苏轼讲,陛下应当知道他不适合时政,与当下的新派人物不合,明确地表达了对新法的不满。随后,御史台诸官一齐弹劾苏轼,就连一直欣赏苏轼的神宗也坐不住了,默许批准御史台逮捕苏轼。

御史台继续深入挖掘,发现了苏轼更多的讥刺内容,作品总数高达一百多首,牵连者多达39人。监察官一致认为,苏轼蔑视朝廷礼法,必须处以极刑。

但由于后来不少人都为他求情,就连老对头王安石都亲自出面调解,最终苏轼免于一死,被流放黄州。

苏轼被卷入乌台诗案完全是身不由己,乌台诗案整个案件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官员也较多,对于苏轼的人生来说可谓是一个转折。这场诗案,令他明白官场的残酷,也让他倍加珍惜自己的一切。

苏轼的写作风格在乌台诗案以后有了巨大的转变,这也让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更进一步。

苏轼变得比以前更洒脱,更逍遥,作出来的词也更加优美。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词可以看出来,像“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等一些词句可以看出他思想的转变,即便心中留有一点希望,但在审视完自己人生价值的时候,心态依然转向一种开放极具现代化的思想。

苏轼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但他却一直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人生不如意的时候,看看苏东坡的经历,读读苏东坡的诗词,你就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新变得快乐起来。

苏轼的很多诗词都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他那种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苏轼遭受坎坷之时,能做到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我读的这本《苏轼词传》中选取了苏轼一生中所作的词和诗,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豁达。结合苏轼人生经历,对其词进行情感化解读。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经历太多别离,他却用自己独有的豁达开朗面对这些磨难,东坡先生的词有叙事咏史,有咏物赠答,也有田园山水,该书带着丰富的情感去解读每首词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和那些细枝末微的情绪。

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

苏轼文章之道亦是人生之道,东坡先生的词可以医心,细细品味其生平,更是让人奋发!

这套书不仅包括《苏轼词传》,还包括《辛弃疾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书才49元,平均每本不到10元,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