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举一反三(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句子大全 2019-03-05 10:28:09
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自从管道疏通和清污后,门前再也没有积水了,生活都舒心了。”对于住在中山市石岐街道湖滨北路的钱叔来说,关系到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切实提高了他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钱叔关心的管道排污问题,发生在石岐街道的大滘涌。9月初,在接到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反映中山市石岐街道、神湾镇等部分地区存在涉环境污染问题的案件后,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及镇街迅速响应,以让群众满意的结果迅速解决了相关问题。

这是中山市迅速推进督察整改工作、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随着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工作的推进,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正在中山市各镇街加紧办结。与此同时,中山坚持标本兼治、举一反三,既要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

●廖瀚 邹丹 肖欢欢

镇街行动

及时解决困扰群众的环境问题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指导和帮助中山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重大契机。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扛起督察整改政治责任,市生态环境局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及镇街加快环境问题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石岐街道大滘涌始于宏基路与福溪路交叉处,汇入岐江河,全长约1.4公里。8月31日,石岐街道接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反映,大滘涌截污后,下水道堵塞,异味涌进附近居民家里,让包括钱叔在内的居民受到困扰。当日下午,石岐街道即组织环保、住建部门一起前往现场排查。

据了解,大滘涌流经区域周边人口密集,因相关生活区旧式居民楼较多,存在污水排河和上游暗渠污水影响等问题,导致此前大滘涌水质较差。2019年起,相关部门就对大滘涌进行清污分流施工,将大滘涌周边居民直排河涌的生活污水排污管道进行封堵,只保留一条排污管道。但由于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导致巷道内化粪池及管道淤塞,污水外排不畅通。

为解决这一问题,石岐街道组织专业队伍对相关区域的污水管道进行清疏,从9月1日上午至9月3日下午,共出动专业人员、保洁员25人次,通渠车、清污车6台次,高压水车2台次,清理出堵塞物。随着淤堵的清除,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

管道清淤、解决废气扰民问题、拆除违建切断污染源头……从8月底至今,中山迅速办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件,在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和镇街的协同推进下,及时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的环境问题。

在黄圃镇,针对督察组交办的“马新工业园区内企业存在使用油性油漆,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案件,黄圃镇生态环境保护局在接到相关情况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通报情况进行调查。“我们责令涉事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进行立案处罚。”黄圃镇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文立表示。9月8日,经过初步整改后,该企业已重修废气收集管道。

在南朗街道,针对9月7日督察组交办的“南邦纺织有限公司堆放淤泥导致污染”案件的有关情况,9月8日,南朗街道主要领导即到现场开展检查督办。通过对企业的环评检查,发现污泥堆放仓库符合要求,污泥处置过程得当。考虑到污泥存量较大有一定的隐患,经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研究决定,要求该公司在交办时间完成前对库存的污泥清运完毕,并对一般固体堆放场进行排查整改。通过快速处理,交办案件用时4天已全部结案。

在沙溪镇,针对督察组交办的反映乐群村农田堆放“垃圾”问题的案件,9月1日,中山市副市长叶红光带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一行到沙溪开展现场调研及整改督导工作。经调查核实,村民提及的“垃圾”主要有河泥,未发现大量垃圾、建筑废料等污染物质。目前,该地块已完成清运,沙溪镇已在现场设置“严禁倾倒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固废、危险品”警示牌,并公布了相关投诉举报电话。

在小榄镇,针对督察组交办的反映某公司未办妥环保手续违法排放工业废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问题的案件,小榄镇对交办案件全面开展调查处置工作,督促该公司立即改正违法行为,采取整改措施,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

在火炬开发区,针对督察组实地检查发现的“河涌未达标、底泥黑,水面有漂浮物”等问题,火炬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当天下午在督察组检查完毕后第一时间到现场部署,当即组织力量连夜清理濠头涌岸边及附近未利用的被倾倒的垃圾和三涌淤泥,以“火炬速度”推动督察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攻坚治水

有“患”必治 有错必纠

岐江河贯城而过,河网密布的中山水资源丰富。但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包括岐江河在内的流域生态欠账增多,水质改善幅度小,未达标水体整治成为中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

据了解,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中山期间,指出中山市水环境治理、管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两高”项目监管等问题。对照问题,中山迅速开展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工作,以有“患”必治的姿态,真改实改,以实际行动和整改成效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出合格答卷。

9月10日,中央督察组离开中山当日,中山第一时间召开全市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工作会,部署落实、快速有序开展整改工作。

中山市通过领导包片、专项督导的方式,对照中央督察组现场指出中山市濠头涌、沙边涌、三涌、白庙涌、土瓜涌、青岗涌、西坑河等河段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坚整改。

一方面,中山通过全面清淤,快速削减内源污染。从9月10日以来,中山在上述河段累计清理河道超11.7公里,清淤超过7.5万立方米。随着截污清淤施工的推进,三涌、白庙涌、土瓜涌水质从感官上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通过控源截污,加快沿河截污纳管。9月10日以来,施工单位进一步优化施工计划,加快排污口摸查,特别是对覆盖渠、暗涵进行清淤和摸排,对34个排污口进行截污。新建沿河截污管道9.8公里,从源头控制河涌污染,改善河涌水质。

为加强保洁,做好一河两岸清理,从9月10日起,中山对河涌内及两岸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基本清除了两岸堆放垃圾、杂物,共清理垃圾3217.83吨。对河涌两岸违建构筑物进行清拆,河涌两岸共清除35处违建,并对沿岸进行了近2万平方米绿化美化。9月10日以来,全市巡河5938次,发现问题453宗,已完成整改360宗。

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沙溪、大涌等沿河工业厂区较多的镇街,迅速开展沿岸企业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严查“散乱污”企业。通过管网溯源、取样检测,严防偷排废水、设施渗漏、排放不达标等行为。9月10日以来,全市共排查2061家企业,发现问题483个,已完成整改247个。其中排查沿河企业493家,发现问题85个,已完成整改79个,确保沿岸企业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标准。

同时,针对央督转办信访投诉案件数量多的各单位对存有污染隐患的重点区域进行逐一排查,积极与周边群众交流反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截至9月21日,通过岐江河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拆除违建面积约7.9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杂物920吨、清理砂石堆放约4900立方米、生态修复5250平方米。

举一反三

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一把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刮骨疗毒”的利刃。正是在一次次“刮骨疗毒”的过程中,中山逐步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好转。中山将继续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在边督边改基础上,持续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做到举一反三,深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全方位梳理治水方面问题,加快推进全流域水环境治理。针对中山市未达标水体整治进度偏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有待提高、污水管网还不完善等问题,中山将从四个方面加快整改:加快工程进度,尽快进入“大兵团作战”的治水阶段,确保2—3年内中山水环境实现质的变化,到2024年底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和检修,计划2021年—2024年新建污水管网超过1500公里,2022年6月底完成全部5—10年污水管网检测,2022年底前完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底发现的全部污水管网病害修复;加快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增效,2024年底前污水厂扩容规模超过35万吨/日;严格落实河长制,严格按频次要求落实定期巡河,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并落实整改措施。

从河涌漂浮垃圾问题延伸检视,中山将加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针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进展滞后,生活垃圾富余处理能力不足的现状,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快固废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扩容项目,确保今年底前新增生活垃圾焚烧能力2250吨/日、有机垃圾处理能力1004吨/日,力争明年解决中心组团基地积存原生垃圾;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底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6万吨/年;建设监管平台,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全链条监管;加快生活污泥处理处置项目扩容,优选更适合中山市生活污泥处置现状的工艺。

从企业“监管难”方面进行反思,中山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一方面,狠抓源头治理,产业“腾笼换鸟”,谋划建设总规划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3+4”重大产业平台,加快改造散乱污企业聚集的低效工业园,肃清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工业源头,以环保倒逼发展格局重塑、发展方式转变、民生福祉提升;另一方面,加大一河两岸整治力度,以“散乱污”企业为整治重点,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废水等问题,强化网格排查,以点带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坚决拆除违建,加强河岸建设及绿化,进一步美化中山一河两岸。

同时,推进“两高”项目排查清理,对没有办理节能审查的项目予以立即关停整顿;对于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且省确定为“超过批复能耗生产”的项目,协助其完成整改后出具批复意见;对超过批复能耗开展生产的项目予以立即关停整顿,并协助企业向省申请完善节能审查手续。对全市21家省市重点监察企业进行延伸排查,针对存在问题分类施策。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能耗强度下降3.3%的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不容打折,更不容敷衍,所有的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切实担责、履责、尽责上。通过坚持问题导向,中山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棘手的、烦心的环保问题,严防形式主义,以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来推动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