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经文和咒语的区别

句子大全 2015-04-04 21:20:18
相关推荐

《哲学家对僧侣的十八个拷问》一文,记录了法国一位名叫马修的哲学家,与在西藏出家修行的儿子之间有关藏传佛教的对话。其中,有关“咒语”部分,面对父亲的发问,儿子回答说:

咒语的意思是“保护着心的东西”——不是害怕心会遭遇什么灾难,而是担心心会被干扰,会混乱。念诵能够帮助我们让心的表层运动平息下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表层下的本质。

对于一位在西方环境成长起来的藏传佛教僧侣而言,这样的回答可谓一语中的;而且也不至于“激怒”身为哲学家的父亲。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这样的回答可能并未能解惑,我们依然有着疑问:究竟什么是咒语,它作用又是什么,而且经文中的咒语,为什么不翻译呢?

我们经常说到的“经咒”是指经文和咒语。经文,原指佛弟子所记录的佛陀所讲授佛法的典籍,后来泛指所有戒、律、论。咒,梵文称“陀罗尼”,含有“总持、总摄”之意。每一部佛经都有相对应的咒语,每尊佛菩萨也有相对应的心咒,通俗来说,咒语,就是浓缩一切精华中的精华: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

至于咒语不译,是三藏法师玄奘当年立下的规矩,只用相应汉字表其音。由于古今汉语发音不同,加之不同语种之间并无完全相对应的音,所以有些咒语在印度以及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有较大差异。对于这点,佛门高僧、活佛认为发音的差异不影响咒语的实际功效,一切都在于发心。

咒语不译,归纳起来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1、咒语是佛的密语,也就是诸佛的心印,无须翻译;

2、咒语每字每句均有无量义,包含着巨大的能量,翻译反倒是一种散乱。

3、很多咒语其实就是很多神祗的名号,这些神祗分处六道,所以咒语并完全是世间语言,不能翻译。

咒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心经》为例略加说明: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可见,最后的咒语,是对前文的总结性概括。也就是“总摄、总持”之意。前面的讲述是显、咒语则是密,两者相对。一个咒语,包含着整部经文的精妙,诵咒就等于诵读整部经文。对于诸佛菩萨的心咒而言,诵咒就是蒙诸佛如来不可思议的神力加持。在藏地,六字真言(大明神咒)如此广泛植根于藏族同胞心田,正是这个原因。

从世俗层面而言,我们说一个人善良,并不用列举他的种种事迹,因为“善良”一词,已经涵盖。父母对我们的感情,我们对子女的情感,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一个“爱”字就足够。

咒语,正是这样一种慈悲与智慧结合与体现:是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