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倭寇匪首汪直为何不该杀 此人一句话道破天机(可惜文臣贪功误国)

句子大全 2010-10-16 09:22:14
相关推荐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一直是大明帝国身上的一根倒刺,不致命但动一下总是疼。在长达二十年的平倭之战中,涌现出一批像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徐渭这样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然而,他们的对手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倭寇之乱的核心人物,当时的海上霸主:汪直。

其实为什么说对手只有汪直,因为明朝实在是人才济济,像之前提到的能人,你让徐海这样的次级倭寇当他们对手,确实不够格。嘉靖年间的众多倭寇中,除了汪直还能与明朝这些平倭名将们过过手之外,其他的人都不够看的,况且当时的汪直是众多倭寇中不折不扣的大哥大,徐海等众都得看汪直脸色,碰到汪直的船队,别说抢了,即便被看见了也是件倒霉的事情。

汪直原本是徽州人,自幼苦读,深谋远虑,眼光独到。他看中明帝国的海域其实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但无奈明朝禁海,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条肥鱼而下不了嘴。当然,不能大张旗鼓的发海上财,私下里小打小闹汪直还是敢的,而且官府对于私下的海上贸易也是持默许态度。加上汪直这人会来事,发了财不忘官老爷,沿海的各府衙基本上都给汪直开后门。汪直在官府的庇佑下逐渐壮大起来,从之前的贸易集团逐渐发展成武装集团,并且树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汪直势大之后逐渐脱了各地府衙的掌控,强大起来的汪直引起了明朝的警觉,公元1553年,俞大猷率军夜袭汪直老巢,汪直不敌,败走日本。然而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留日后的汪直通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日本诸侯级的人物。身边聚集了数万日本武士,战船多大数百艘,此刻的汪直再一次成为倭寇之乱的匪首。

与此同时,真正能与汪直抗衡的对手也出现了。胡宗宪接过了平倭之战的帅旗,此人极其狡诈,善用权谋。胡宗宪自知实力不及汪直,便无心与汪直硬抗,而是听取军师徐渭的建议,招安汪直。胡宗宪先是将关押已久的汪直妻母放出监狱,好生供养起来,然后让汪直之子写下劝降书,在派官员前往日本递书招降。

聪明的汪直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招安。不过他还是答应胡宗宪可以谈,汪直之所以答应坐下来谈判,是因为他想谈条件,而且是他最想要的条件,那就是开放禁海。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派了自己的一支小分队前往中国,帮胡宗宪剿灭其他阵营的倭寇。然后再整顿数千人马,开拔上岸和胡宗宪谈判。

然而,汪直这一去就却成了大明帝国的噩梦。说到底胡宗宪是有心招安,可惜他对朝廷那帮酸腐文人的判断有点失准。汪直来到杭州后,杭州知府自觉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倭寇匪首进入自己的掌控范围,只要自己把汪直拿下,再上交朝廷请功,自己肯定能连升三级。于是便将汪直扣留下来并立即上表朝廷,庙堂上的文官们一看抓住倭寇匪首了,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人人上前割上一刀,于是便众口一词请斩汪直。

但其实,庙堂上的老爷们并不了解倭寇之乱的真实情况。汪直是匪首纵然没错,但其麾下的小倭寇并不会因为汪直的死就停止劫掠沿海的百姓。相反,一旦将汪直杀掉,无异于打开潘多拉魔盒,东南沿海的局势必然大乱,到时候不受组织约束的散寇们将四处作乱,整个东南沿海都将笼罩在倭寇的阴影之下,而明朝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顾及几千里长的海岸线。这种局面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伊拉克,萨达姆纵然是十恶不赦,但有他在伊拉克乱不了,因为只有他才能镇的住局势,一旦除掉萨达姆,伊拉克各派势力纷纷起势,伊拉克肯定乱成一锅粥,受苦的最终是老百姓。

这也是徐渭劝胡宗宪不杀汪直的原因,胡宗宪深以为然,但他说服不了朝中那群腐朽的文官们,在文官们的众怒之下,汪直最终被斩了。汪直一死,本来可以迅速解决的倭寇之乱,又将延续十年,沿海的百姓还有饱受十年的劫掠之苦,直到那位不出世的英雄戚继光的出现,才平息这场祸乱沿海百姓近二十年的倭寇之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