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王孝文:石楼沟的传说

句子大全 2007-04-07 18:21:32
相关推荐

在仓颉故里的白水县,除了仓颉庙、仓颉墓和千奇百怪的古柏群等国宝文物外,还有如仓颉生活过的仓圣梁、晒书台等原生态的仓颉遗迹,而最神秘、最雄伟、最使人向往的还是仓颉造字、藏字的石楼沟。

据说石楼沟是仓颉晚年造字、藏字、教化文字传播文明的地方,也是他所

在的阳武国政治、文化活动中心.黄帝部落大联盟有很多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就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讲,这座巍峨的建筑,在整个黄河流域都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石楼的名字应是造字石楼,坐落在这个深川大沟,因为有了造字石楼,住过仓颉这个顶天立地的伟大圣人,便繁荣起来,几乎相当于当今一个小城镇,于是人们就给沟起了一个名字叫 “石楼沟”.后来,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石楼倒塌了,人们的生活从依沟傍岩的穴居逐渐搬到了高阜平原,沟也逐渐荒芜了,冷落了。但石楼沟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传说石楼沟的建造,是黄帝对仓颉造字的支持和奖励。仓颉做了黄帝的史官,开始用结绳刻木来记事,但随着黄帝事业的不断壮大,每天要记的事越来越多,这种原始的方法实在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而且屡屡出错,常常误事,多次受到黄帝的批评。这使仓颉十分苦恼,他决心创造出一种新的记事方法来取代刻木结绳,于是他辞退了史官,回到了阳武老家。他决心创造出一种新的记事方法,他从鸟兽之行迹中获得了启示,什么样的足迹,代表什么样的鸟兽。于是,他仔细认真观察不同动物、观察世间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各种形迹状态,然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象形符号,人们称它为字.这些象形字虽然很原始,但比起结绳记事要先进得多了.仓颉把造出来的字,一批又一批送到黄帝那里,一点又一点地教给了黄帝周围的人,使黄帝部落因为有了文字而飞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断有好多部落都愿意归服黄帝,使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不断壮大起来.黄帝十分高兴,决心重重地奖励仓颉.仓颉原来姓侯冈.黄帝封了他一个 “仓”姓,他把这个字拆开就成了 “人下一君”,君指黄帝自己,人指仓颉,意思是仓颉比自己的功劳还要大,在仓颉之下,才有他这个“君”.这是他对仓颉高得不能再高的奖励.仓颉是一个很虚心的人,他为仓字加了一个草字头,变成了 “苍”,意思是他仍是一介草民,仍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黄帝又想调仓颉回到自己的身边做官,可是仓颉虽然造出了不少 “字”,但世界太大了,也太复杂了,他造的字还远远不能满足人间的需要.作为决心为造字献身的仓颉,他婉拒了黄帝的建议,他仍然希望在自己家乡鸟羽山西边的土楼里继续坚持创造文字的伟大事业.他没黑没明地想呀划呀、记呀,于是在他住的土楼到处都堆放的是刻记在石头上、骨片上、树皮和兽皮上的符号.他带领全家远离繁华之地,远离欢乐的人群,隐身在这深山密林之中,他昼夜不停地思索着,谋划着创造更多的新字.妻子整天地穿梭深沟树林,挖野菜、 捉飞禽、打野兽,供一家人生活.母亲则守在家中,帮儿子整理文字,给一家人煮菜、熬肉.一家人就这样过着十分清苦却感到幸福的日子,几年下来,字造了不少,仓颉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加之土楼的阴暗、潮湿、窄小,更使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尤其是无法存放所造的字。

仓颉身体垮了的消息,被千里之外的黄帝知道了,他十分忧虑,决定亲自去看望仓颉。

黄帝要看仓颉的消息,使沿途各个部落的人们都十分高兴,特别是仓颉所在的阳武部落,大家都欢欣鼓舞地等待和迎接黄帝的到来。

一群跟随黄帝的人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赶到阳武地面,翻过了鸟羽山,到达了土楼,这使得仓颉一家人万分感动,只可惜没有充足的食物来招待大家。

黄帝视察了仓颉的住址:窄小、阴暗、潮湿,看到了仓颉的食物,树叶、 草根、剩肉残骨,再看到仓颉消瘦的面容,十分感动,这一切和仓颉所承担的使命,所创造的伟业是多么不相称呀? 他深悔自己成天忙于天下大事,竟没有考虑到仓颉的生活环境,使这位史官、蒙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与黄帝同来的人,也深怀同情和内疚。好几位大臣,想到自己跟着黄帝,各种待遇很好,功劳却远不如仓颉,大家十分佩服仓颉的奉献精神。

随黄帝来的几位医官,先给仓颉和他的母亲检查了身体,配了几剂草药.然后,黄帝就在阳武国召集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改善仓颉生活条件的大事.对于这一点,大家反响十分强烈,都要求尽快地改善仓颉的生活环境,为仓颉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黄帝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提出了建造一个人间最高、最大、最好的石楼,这个石楼要通风向阳,要防雨防潮,更要成为仓颉晚年生活和造字、藏字最完美的地方.大家一致赞同。黄帝又征求仓颉的意见,仓颉不同意,他认为目前,人们的生存条件都很差,物质又很缺乏,光为他个人造石楼,影响不好.他提出,如果要造,就要为阳武部落的人都能防风遮雨,要为阳武部落建成一个政治经济活动中心,使全部落的人都能享受到石楼的好处。

黄帝听了仓颉的意见,心中很佩服仓颉的胸怀,眼光和远大理想,他调整一下思路,尽量满足仓颉的想法。于是,在黄帝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下,展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建造石楼工程。

首先是选址.黄帝请了多名风水专家,到阳武考察风水,查看地形,确定位置,经过多天的努力,跑遍了方圆数百里的山山水水;选来选去,最后确定到了石楼沟.此沟在洛水之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调雨顺、冬暖夏凉,上应天象、下顺地气,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黄帝听了大家的评估意见,心中大喜,于是,命几位当时的建筑大师,绘好一幅石楼图,立即着手动工。

讲到了备料,问题就来了,估算了一下,需要几千万方石料,即可以搬掉几个山头的石头。这么多的石料,从何而来,况且,随着石楼建筑升高,如何使大块石料能搬到建筑部位.同时,这么浩大的工程,光阳武部落和周边几个小部落竭尽人力物力都无法承受。

但是黄帝的决心下定了,他不仅把石楼工程当成奖励和安置仓颉的需要, 而且当成阳武国的标志工程,更把石楼当成自己部落联盟的政绩工程,他计划石楼建成之后,就作为部落的一个活动中心。于是,他下决心,倾全体联盟部落之力,完成石楼工程。

黄帝下令,从大联盟各部落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以黄帝部落为基本力量的建筑队伍,其他参加联盟的部落,如炎帝部落、西陵部落、白兔部落、空桑部落、有熊部落、大隗部落、女娲部落、燧人部落等都出人出物,运送建筑材料,阳武部落更不用说,全力以赴。

考虑到石料取材范围广,建筑上料难,于是决定把大本营扎在了阳武对面的门公塬上,于是门公塬就成了部落联盟建设的指挥部和原料堆放地。如今,这里的村名,乃保留着当时活动的很多痕迹,如堆石料的主要场地就叫大头原,次要的地方叫支分,也就是建筑材料分开放的一个分支地,现在人们把音念转了叫他 “支肥”。这两处都在石楼沟的塬上,石料从高处往下递送,就轻松顺利得多了,楼不论砌多高,石料都从高处往低处运,省力、方便、安全。送料的车辆停栖的两处,今一个叫车家塬,一个叫车庄。总司令部住的地方叫门公,即联盟办公的大门所在地。而东武村、西武村则是各部落武装部队驻扎和练武的地方,为的是保护门公、保护工程,保卫部落联盟.而今的放马村,则是为各部落部队养马放马的草场。广阔的地域有趣的地名,是解开石楼沟建造的密码,是建筑石楼沟的历史印痕,也是人们多年来对这些村名来历的诠释。

石楼工程十分浩大,以致几十个部落,千军万马,无数的能工巧匠,不分昼夜,不避寒暑,苦干了十年之久,才建成了一个占地百十亩,高达百余丈的摩天石楼,难怪后人慨叹这真是鬼斧神工,非人力能为。

石楼建成了,高入云际,远接北斗,据传说是黄帝时代最伟大的一个工程,是东方的金字塔,仓颉不仅在这里继续进行他造字的伟业,而且为我留下了二十八字的鸟迹书。传说仓颉奉命云游四海,传播文字,教化百姓,宣传黄帝的文治武功,就是在这里做好准备工作的。

石楼建成了,使阳武部落的许多老弱鳏寡都从潮湿的穴洞搬到了这里,连阳武部落的国君开会都搬到这里,这里也成了阳武国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后来,黄帝部落的很多会议,很多重要活动都在石楼举行,石楼成了炎黄部落大联盟的活动中心,可见石楼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多么重要。传说那时,石楼沟已成了一个人烟辐辏的闹市。几千年来,这种繁华之状,一直流传在人们的传说之中。不过,最近几年,在白水河和洛水流域,包括石楼沟,考古队发现了大量的仰韶文化遗迹,也许对这个传说是一个佐证。

石楼修好了,仓颉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造字的进展也加快了。仓颉在石楼完成了造字大业,在石楼做好了传播文字的准备,也在石楼活到了110岁的高龄,这个年龄,在科技不发展,物质条件很差的古代,是十分罕见的。

传说仓颉造字,非常认真、非常执着,几年都未离开石楼沟,但他仍深深眷恋着养他的阳武和鸟羽山,他经常利用闲暇,登上石楼沟东面的小山头遥望故里,寄托思念之情,后来人便把这里叫做望乡台。后人还在望乡台近处修了一座仓颉庙,香火很盛,再后来,好事者又补上了孔子和文昌来陪伴仓颉,仓颉庙便成了三圣庙,至今台址和庙址仍然存在。

石楼沟的传说,也解开了门公地区的大头原、支肥、车家塬、车庄、东武、西武、放马等村村名来历,门公的老人还说,仓颉的外家就在门公,这使得门公和仓颉便有了血缘关系,门公和石楼沟又成了仓颉的第二故乡。

仓颉身后,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历史的风雨使古老的石楼塌陷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在这里的先民都迁到了平原地带,于是石楼沟便荒芜了。成了巨石满沟,树木参天,荒草如林,野兽出没,人迹罕至之处.但石楼沟曾有的辉煌,人们却一代一代留传下来,时代越久远,流传的内容越丰富,以致加进了很多很多优美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使石楼沟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又神奇的面纱,石楼沟的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在仓颉故里的白水县城乡的村村寨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