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记者节·黔东“记”事」杨再成:“成锅”的锅煮的是文字

句子大全 2012-02-05 05:15:58
相关推荐

杨再成的同事都称他“成哥”,人熟了“成哥”也就变成了“成锅”。从这一称呼就能看出,这是一名豪迈的土家汉子,也是一名敬业的新闻人。

杨再成在沿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任编辑、记者已有7年,期间大大小小的稿子采写了上千条,编辑新闻更是难以计数。一年365天,他不是在采写新闻,就是在编辑新闻,一直行进在记录时代精彩的路上。

他本是沿河一乡镇学校的老师,凭对写作的一腔热情,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了《沿河报》的一名记者。

“当老师那会儿,爬格子是爱好,想写就写,不想写随时可以放下。可是成为本报记者后,爬格子是责任,想不想写都得按时交稿。”杨再成说,初当记者,只有谦虚请教,不断学习。随着业务的精进,他又由记者兼职干起了编辑。

新闻之路,唯有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加班熬夜、栉风沐雨。成锅每天兢兢业业地记录着时代的脉动和人性的光辉,记录着沿河在时代的召唤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着土家山城的发展奇迹。

行走在新闻的路上,成锅还意外摔掉了两颗牙齿,晒脱过几层皮肤,还因为熬夜写稿搔掉了无数根关发。还好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他的稿件也从县级媒体平台走上了市级、省级、国家级媒体平台,还被多家省市级媒体聘为特约通讯员,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通讯员。

铁打的电视台,流水的兵,在记录的路上有人坚守,有人抽离,有人入职,特别是沿河电视台组建成沿河融媒体中心之后,十多个小弟弟小妹妹的入职,让杨再成一下子就变成了真正的“成哥”。

谁都不希望自己老去,被小弟弟小妹妹称呼为成锅,杨再成内心很挣扎,但也只能默许,毕竟年龄、肤色、代沟都摆在那里,不认可也不行,于是声喊声应。

还好一个夏天过去,刚入职的一张张“小白脸”都被不同程度晒黑,每每坐在食堂吃饭,大家就仔细翻看手上的肤色,再三确认是不是自己的,然后就开始比谁的皮肤更黑。成锅内心窃喜,作为记者其实大家迟早都会成“锅”。

杨再成说:锅者,放在火上烤,传递热量,让食物变得美好;记者,放在太阳底下烤,传递正能量,让世界变得美好。“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充当媒介。所以‘成锅’就是锅,只是这口锅里煮的不是食物,而是文字。”

7年来,“成锅”就这样努力发扬一口锅不怕烤的精神,扑下身子采访、独步孤单寂寞、精心呵护文字,讲述沿河好故事,传递沿河好声音,在讲述别人的优秀故事中,成锅也变得优秀起来,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这些年,中央、省、市、县的奖证,成锅拿了数十个,每年都有大量稿件被中央、省、市媒体平台转发。所采写的新闻《赤诚!沿河一位九旬老兵的底色》在中宣部获奖,报告文学《乌江警魂》被公安部编入《中国刑警》丛书,新闻《朱永学:带领村民与贫困战斗27载拔穷根》在省委宣传部获奖,新闻《杜先芬:老骥伏枥志弥坚》在省妇联获奖,散文《红军渡,永不磨灭的故事》在多彩贵州网获奖……

除了当好记者,成锅在编辑的路上也是兢兢业业。

成锅刚进入电视台时,是原《沿河报》的版面编辑,后又做起文字编辑。接着,由于社会类视频新闻“沿河广角”人手紧缺,成锅于是一边编辑报纸,一边参与策划采访。之后又接手“沿河微报”公众号的编辑工作。

2018年12月,沿河自治县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微沿河”和新闻网站整合到沿河电视台,并组建沿河融媒体中心。2019年初,成锅主动请缨,与几个同事一起担任“微沿河”的编辑。如今还担任“山歌沿河”客户端的编辑。

“与文字相守七年,不管怎样都乐在其中,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新闻人的初心与坚守。”杨再成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编辑 江佳佳

编审 朱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