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俗语“水至清则无鱼” 后半句才是精华(老祖宗流传下的处世经验)

句子大全 2019-05-21 17:40:35
相关推荐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涌现过无数个有着辉煌璀璨杰出成果的文明,中华文明并不是出现最早的,但却是在漫长时间里都牢牢领先世界的,并且是流传五千余年从未曾出现断绝的一个文明,展现出了全球唯一的强大生命力,那么中华文明为何能够具备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

这就与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将所有人的精神凝集团结在一起,让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为了华夏的富强而不懈奋斗,便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只要这一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依然还在流传,那么中华这一古老的文明就能够自始至终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中华的传统文化也并不是阳春白雪便曲高和寡的,它们当中很多优秀的部分都是来自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应用于民间,哪怕一开始仅仅流传于士子之中,到后来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民间,成为了所谓的俗语,也就是约定俗成广泛使用的语言,如出自《礼记》的“水至清则无鱼”便是如此。

“水至清则无鱼”这一句俗语来自于古人们的生活经验总结,他们发现在那一些清澈到一眼见底的水中,往往是不存在有鱼的,尽管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是这种现象却已经被总结出来。根据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清澈到极致的水中之所以没有鱼,原因主要有两个个:

首先是那一些小鱼没有赖以为食的浮游生物,有句老话叫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虾米所吃的“泥巴”其实说的就是浮游生物以及饵料,在水特别清澈的地方没有这些浮游生物以及植物饵料的话,整个生物链自然就无法成立,也就不会有鱼出现了。其次就是因为水中没有腐殖质的话,其中的氧气含量便相对很低,对于那一些靠鱼鳃进行呼吸的鱼来说,也很难达到满足其生存条件的状态。

古人们虽然不知道“水至清则无鱼”这一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但是他们通过对于现象的总结,而提炼出了其中的规律,并且将之与人类社会相契合,在这一俗语后面还有了更加精华的后半句“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人性格如果过于严格的话,就会像清澈的水里没有鱼一样,这个人也很难交到朋友。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首先一个非常基本的道理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完美的不存在任何缺点的人是很少的,基本上我们相处交往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如果不能容忍他人的缺点,连那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都无法忍受,那么自然而然就交不到任何朋友,只能够是孤家寡人一个。

关于“人至察则无徒”,现代有一位伟人根据这个规律提出了一个可以广泛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交往方法,那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于自己是需要严格要求的,但是对待他人的时候则需要宽厚,这样自己在进步的同时,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朋友,可以说是对于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这种处世智慧,极为精彩而又生动的演绎。

俗语“水至清则无鱼”,后半句才是精华,老祖宗流传下的处世经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