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莫角山下有了文明对话场所(莫角书院亮相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句子大全 2016-02-18 02:42:50
相关推荐

想近距离感受良渚吗?7月7日,就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的第二天,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了有限开园仪式,访客们只要通过线上预约,就可以进入公园有限开放区域内,近距离地探究良渚文化内涵。

当天下午,就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一个位于莫角山下的文明对话场所——莫角书院,也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与广大访客见面。

莫角书院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南城墙站,保留着茅草房式的原生态外观。这里是国内首个建立在国家考古公园内的公益阅读空间,由良渚遗址管理与保护委员会下属的美丽洲实业有限公司与万科杭州大屋顶文化合作共建,并由大屋顶文化持续运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内的公共文化场所,莫角书院以“莫角山下的文明对话场所”为宗旨,以“莫角山下的五千年”为精神源力,致敬良渚五千年文明,除了向公众开发公益阅读空间,还将邀请全球考古、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此讲学,分享并传播良渚文化,构筑过去与未来的对话。

在莫角书院的书架上,一套最新的丛书已经悄悄上架。这套由省文旅厅、省文物局、浙江大学主办的“良渚文明”丛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包含《神王之国:良渚古城遗址》等11本。这套丛书,可谓是近年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大汇总,既有良渚古城遗址的概况,也有良渚考古的历程、良渚时期古环境与动植物信息等包罗万象的内容,十分详尽。

25年良渚申遗史,考古人功不可没。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明辉、赵晔等专家学者,到场分享了良渚考古83年的过往,上演了一场现场版的《国家宝藏》。

“我是良渚考古的第三代,陈明辉站长是第四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晔用几个片段,梳理了考古所四代考古人的故事。“到了良渚遗址发现以后,第四代新声代的考古力量持续登场,现在第四代考古人就站在这里,他们与我们第三代一起并肩作战,而未来,还有第五代人。考古,是一个世代衔接的过程。”

从1936年,西湖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发现良渚开始;到1986年,第二代考古人的代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王明达发掘反山王陵;再到近十年,以80、90后为主的年轻考古人,不断在良渚考古细节上默默耕耘……一代代考古人,前赴后继,为探究良渚文化奉献着青春。

和许多同龄人不一样,90后考古工作者宋姝的朋友圈里,出现最多的不是漂亮的照片,而是一些动物骨头的图片。“属于良渚遗址的动物种类有40多种,基本上都是可以吃的。只是有的吃的多些,有的吃的少些,我们在钟家港遗址点里发现,最多的动物骨骼来自家猪,达70%以上,说明,5000多年前的良渚先民,已经在吃猪肉了。”宋姝说。

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良渚文化村董事长陈军也作为运营方代表,对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表示衷心的祝贺。“我服务良渚19年,坚守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责任,怎么处理好保护和传承的关系,一直是我们的使命。”陈军说。

伴随着莫角书院的开放,“一小铲和五千年”——良渚考古大事记文献展也同步开幕,直到8月中旬,访客们都能在这里看到这个展览。本次文献展由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指导单位,由省考古所所长、研究员刘斌担任学术主持,是对光辉灿烂良渚考古史的致敬之作,回望了良渚考古83年的重大事迹。从单体遗址考古到遗址群考古,再到都邑考古;从文字展板的陈列,再到“传说中的洛阳铲”实物展示……透过良渚考古探索历程,访客不仅能从中看到一代代考古人以赤子之心对文化的传承与守护,也能与古老的良渚文明交流对话,体味传世良渚文明的古今时代面貌及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