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欧阳修《醉翁亭记》(哪个文化成就更高)

句子大全 2018-05-07 14:55:50
相关推荐

北宋,公元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腾子京之请,为新修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欣然应允。滕子京被朝廷下放至湖南岳阳以后,因心情豁达,并没有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反而是励精图治、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特地送给了范仲淹一副《洞庭晚秋图》,范仲淹见图,感慨万千,奋笔疾书,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同年,被贬安徽滁州的欧阳修,在游历了醉翁亭后,兴致所至,于半醉半酣之间挥洒自如,写下了令人叫绝的《醉翁亭记》。从此,在北宋一朝,南北文学的双峰,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位文学巨擘的大手笔之下傲然屹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范仲淹比欧阳修大18岁,如此年龄之差,在今天的人看来,应该分属于两代人。然而,年龄的差距,却没有影响到两人的友谊。两人同朝为官,相互引为知己,遂成忘年之交。

范仲淹出身贫寒,自幼发奋苦读,入仕后官至参知政事,面对朝政积弊,范仲淹敢于直言,屡次上书指陈积弊,屡次遭贬谪,仕途可谓坎坷至极,特别是在范仲淹的主导下实行的“庆历新政”,也在改革一年后失败。

《岳阳楼记》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特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表述,将一个文人的铮铮铁骨表述得淋漓尽致,千年后重读此文,仍能感觉出凛然正气。

《岳阳楼记》既有写景,又有抒情,动静相生,情景交融。范仲淹主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正是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评价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堂为名臣。”

欧阳修却是另一番景象,《醉翁亭记》通篇写乐,欧阳修以太守自谓,写出了与民同乐的欢乐场面。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而被贬,心情郁郁不得志,欧阳修发扬了士大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虽心有不甘,但却能寄情于山水,找到精神寄托。

《醉翁亭记》中最后两句成为点睛之笔“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看似与民同乐,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非一般人能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出淡淡的忧伤,酒只是感情的寄托,快乐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而在山水之间的游乐,只是为排解心中的苦闷。

一南一北,一楼一亭,一老一少,一忧一乐,感情如出一辙,只不过《岳阳楼记》以忧行文,《醉翁亭记》以乐叙事罢了。北宋文人士大夫地位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先后出现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等著名人物,成就了北宋一个辉煌的时代,以至北宋出现了“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情景。

范仲淹的改革虽说失败了,但范仲淹的改革直接孕育了之后的王安石变法,范仲淹在北宋一朝的改革中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时光飞逝,跨越千年之后,我们重读两篇经典之作,不禁为他们的文采所迷醉,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积极进取、担当有为的精神。

但是,整体来看,范仲淹的历史站位、文化格局、人生态度都要更胜一筹,特别是《岳阳楼记》的恢弘气度、磅礴气势和文化影响力,也都远远胜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对如今的我们更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杂文随笔小历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