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汪涵江:语言“暴力”是一把尖锐的双刃剑

句子大全 2007-04-15 15:14:49
相关推荐

过去几年,每年都有数起舆论热点事件,引发了激烈的语言暴力,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对于语言暴力到底是推动正义的力量还是残杀欺凌弱者的锋仞,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语言暴力到底是助推揭发事件真相,引起公众关注并且引向更加公平公正的解决之道还是欺凌弱者刀刃?

我认为语言“暴力”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语言“暴力”是对不公平的愤怒表达。许多人认为语言暴力是愤怒与对不公平的适时表达,所以是积极的,正面的。语言暴力从某种程度来看,是一种对不公平的谩骂。

其次,语言“暴力”引发公众对具体事件的特别关注。语言暴力从某种程度来看,可能由于温柔的声音和文字在茫茫人海和大千网络世界里,很难引起关注,所以人们通过愤怒的谩骂,低俗词汇的使用等,以求引起人们对某个社会或者群体的注意力。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确实,古代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愤怒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情感力量。海灵格则说:我看到不公正,自然会有的反应,这种愤怒驱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给予适当的回应。这种愤怒是正面的,它帮助我行动,使我强壮。愤怒在这种情况之下是恰当的。当目的达成之后,愤怒也会消失。

然而与此同时,则有更多的心理学家把语言暴力看成是极其负面的情绪宣泄和暴力。是自私的,是不计后果的。是一把无形的刀,除非悲剧酿成,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一时之快给别人带去了多大的伤害。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玛”位居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第一位,“屌丝”“逗比”“你妹”“草泥马”“我靠”等榜上有名(2015年6月3日中国新闻网)。

语言暴力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而且往往是在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强烈的语言攻击,各种道德谴责和道德审判劈头盖脸,像冰雹一样砸了下去。一边倒的语言暴力可能掩盖真相。

互联网加大了语言暴力的广度和强度。由于互联网的极度发达,人们拥有了一个快速、即时和随意表达感受的途径,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过去语言暴力主要存在于家庭、学校及单位,影响范围有限。传统的语言暴力是一对一的或者小众的。而现在,语言暴力通过网络百倍千倍的速度高强度传播。

社会学家弗洛姆说,个人为了逃避某些责任获得完全的安全,便会隐身匿名加入某一组织或者群体,这样更容易表现出放纵的姿态。如果这种隐匿和放纵是打着正义的旗号,那么个人或群体会因为这种虚拟的正义感无限放大和鼓励自己的行为,导致群体开始跟随他的行为,进而演发成群体暴力。所以语言“暴力”或者激烈言辞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极其强烈的暴风雨般轰炸方式,引发人们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关注,助推揭发事件真相,引起公众关注,监督事件得以更加公平公正的解决。另一方面,它也容易引发误解,对被误骂的受害人造成巨大精神伤害,有人甚至因此自杀。

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矛盾和挑战呢? 让激烈言辞成为正能量的助推器?我想,一方面还要积极地发挥语言威力和互联网威力,讲述强有力但有根据的事实真相。另一方面,任何人,即使出于好的动机,即使心里怀着对不公的愤怒,但应克制自己的语言表达,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探讨,给对方以辩驳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挖掘真相,让公平正义得到伸张。总之,利用好愤怒,利用好语言的力量,激发真善美,但是又要减少戾气,减少盲从,减少在不明真相的时候随意谩骂。把这把双刃剑用的恰到好处,才是人间正道。(作者是高二学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