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大地传奇”征文专题|张弦弘:芙蓉镇:陈年水墨的意蕴

句子大全 2020-05-29 07:44:21
相关推荐

与南浔、周庄、西塘这些江浙平原古镇相比,位于湘西山区的芙蓉镇那近乎原始生态的色颜和带有山野气息的散淡氛围,更加贴近水墨画的意境。尤其是古镇依山而落,缘溪而建,酉水环流,瀑布悬挂的独特形态,天然构筑成一幅画的整体布局。同时,茂林幽木衬托,竹影扶疏点缀,以及悬梁挑檩的吊脚楼和乌瓦白墙的古民居依势次第而建,所带给人远近层次分明,写实与抽象混合并用的视觉错位意识,很是契合水墨画色彩微妙、意蕴丰富的特点。站在高处一个适当的位置俯视,比如在后山之巅向下看,芙蓉镇就像一幅色泽古朴的水墨长卷,铺展于湘西永顺县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折射着幽深的景意和悠远的气韵。

或许,当年汉高祖置酉阳县将治所安放在这个小山坡时根本就没有想到,两千年以后这里会成为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镇,每一块砖瓦,每一抔泥土,都成为了一幅传承千年水墨画的底色。而且经过历朝历代的“添砖加瓦”和千百年时光的“浓涂淡抹”,这座古镇被层层渲染,时至今日,犹如一幅艺术珍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凝望和仰视这样的陈年水墨,人的血液和心境,思维和情趣,仿佛都浸染了画的色晕,慢慢变得素雅起来,凝重而板结,一种源自岁月深处的力量把人同化成古镇的物体,一如堆积的砖瓦,一如壁立的门窗,一如古墙的基石和古桥的栏杆,甚至幻化成古树上即将飘零的枝叶。即便这些物体古朴而苍老,都凝结着人的情感,都是这幅水墨的构件,都是这座古镇生命的一部分。

很是喜欢芙蓉镇淡雅的基本色调,以湘西人常用的青灰外加少许暖色材料所调配的建筑物,风格独特,依地形,顺风水,取得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达到本乎自然,生气涌动的审美旨趣。无论是跑马楼、转角楼、飞水寨、楣枋、土王桥,抑或其他吊脚楼、祠堂、庙宇、戏台、亭阁、石坊、古城墙、古城门、石板古巷,铺陈的是一种自然本真,突出的是一种地域特色,矗立的是一种内在气质。是地缘与血缘的兼容并蓄,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环境观与宗法制度相互融合的物化产物,从形式到内容都彰显着民族底蕴和古典意蕴,彰显湘西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历史文化。

走在五里石板街略显不平的巷道上,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古风古韵如影随身,让人有一直走下去,走向南宋,走向后梁,走向三国,直至走向公元前的汉朝、走向远古岁月的意念。依山势而转呈的街巷,傍溪流而连接的建筑,构成古镇清晰的脉络,犹如一幅画的基准线条。朴素的色颜,厚重的底蕴,让人联想水墨中的工笔技艺。虽然两边古建筑的墙壁与门窗或多或少有些脱痕,让人感到一些孤寂寥落,但这丝毫不影响古镇依旧散发的恢弘气息,不影响古镇蕴积的物质和精神意涵,不影响古镇传递给我们的时代美感。一座座布局严整、规矩整饬、立面丰富的古建筑,如同古镇史书的页面,尘封着久远的故事,蕴含着一种文化向度,描述着古镇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所拥有的繁华。而精致的门雕,精美的墙画,如贴近史实的插图,以精湛的技艺恰到好处点缀着古镇的意境,用水墨一般的语言描述着古镇千百年文脉和聚落肌理。千百年时光,把古镇的人和事都凝固成一层层泛着绿锈的书页。

透过芙蓉镇建筑的宏观内涵和微观意蕴,透过芙蓉镇这副陈年水墨的细节描绘,可以看出这座古镇一种思维的卓识远见,一种风格的诗意传承。同时,仔细品味我们还能体味到,在千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中,芙蓉镇人遵循中国传统文化逻辑,在古朴而宁静的老宅里,在古老而悠远的石板路上,将自己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古老的民风民俗相融相合,用朴素的方式植入子孙后代的血脉。并靠着这份自得、自尊和自爱的执着精神,用水墨一般的朴素情怀演绎着古镇厚重的历史。这就不难理解,千百年风侵雨蚀,许多的古建筑、古村落、古城古镇悉数坍塌,而芙蓉镇却依旧如此的完美与坚固,成为古镇落遗留的样板,成为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成为湘西精致的文化名片。

在芙蓉镇,最恢宏、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大概要算土司行宫了。这座传说中的吊脚楼群居然是建在一处悬崖之上,从下往上看,惊险奇特,让人生出许多的诧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尽管风吹日晒,时光腐蚀,却依旧完好,凝聚着一种难以想象的智慧和力量。虽然也是飞檐翘角,但与汉族的宫殿建筑明显不大一样,有着浓郁的土家族情调。那种方形八卦般意象设计,总给人一种画中图案的感觉。正门所悬“酉阳宫”三个大字格外醒目,仿佛一个带着纯粹黑白心境的人从时空里走出,捧出一幅蕴含水墨特质的书法,给人以大开大合的酣畅淋漓。不仅让一座神秘土司行宫高高矗立起来,也让一座芙蓉古镇高高矗立起来。

但让人感兴趣的还是土家转角楼,这是最接地气,最能反映湘西普通民众生活的古建筑。因为房子四周都是走廊,可以走人,也可以跑马,故又称“跑马楼”。依山傍水建造房屋是湘西土家人传统习惯,即使是这座普通的转角楼,也是后有逶迤群山,前有潺潺小河,占尽风水。“转角楼,一弯弯到河码头”。一句民谣,说的是建筑,其实说的是生活,其中寓意尽在言中。

传承家风,崇尚文化,就是古镇建筑隐喻的另一种含义。从许多的古民居中能看到,照壁和檐墙书写和雕刻的遗训族规及孝道图画,不仅让人感觉庄重与典雅,还能体味到一种伦理的意象力量给人以哲思和自省,体味到湘西农耕文化的纯朴,以及执着坚守的耕读传家文化的精脉。或许,整个古镇的基因里都有着中正平和的儒家观念,否则的话,这些遗训族规及孝道图画怎么会旗帜鲜明的显露着对于科举功名的崇拜向往?在这里,明显可以看到一种竞争的文化氛围。这就不难理解,那座被永顺县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民居的一正两厢的转角楼,屋顶的三堆瓦为什么呈品字形。按土家族民俗含义这叫“一品当朝”,寓意房主希望他的后人能在跻身朝廷,高官厚禄。或许,芙蓉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荟萃,文化兴盛,教育发达,商业繁荣,与崇尚文化是有关联的。

无论是土司行宫,还是转角楼,抑或其他古镇建筑,都像陈年水墨,即使颜色褪变,即使残缺不全,但只要存在,就是有生命的,就是有文化向度的。抚摸着老建筑上斑驳古迹,一如在泛黄的画卷里寻找时光滑过的烟火和生命凝结的永恒,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物化了记忆,还有一种探本逐源的亲情与民俗。面对这样的老建筑,我们不只是在欣赏一种建筑艺术,还能领悟到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学、道德、美学融合一起,演绎成一种独特的乡村文化。在这样的老建筑面前,一种心地澄澈、思维发散的情愫倏然滋生,仿佛对许多事物的解读,以及对人生、对万物的禅悟,都有了超越本身固有境界的价值取向。

走进一户老宅,像是被烟火熏过的墙根下坐着一位敦厚老人。水墨一般的面容,水墨一般的衣着,水墨一般的神态。就连那不多的带有浓郁湘西口音的话语也是水墨的韵味。或许,从古镇淳朴民风里走来的人,都像清墨一点,单纯而自然,滴在宣纸上就是一笔纯粹的素描,用千百年的执着,绘就一幅珍品水墨,铸就一种传统美德。走进这样的老宅,看到的不仅是古建筑蕴藏的厚重历史,还嗅到了乡村古老文化的芬芳,体悟到多少代人精心描绘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涵。

芙蓉镇的瀑布千古不断,显示着古镇血脉畅通,依旧年轻。瀑布边万千景物倒立水中,折射的不只是水墨景象,还有古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不难相信,古镇深厚底蕴里一定尘封着许多我们不曾触及的内涵,延续着古镇的神秘。或许,这正是古镇生命意义之超然所在,正是古镇魅力之恒久所在。

瀑布旁边,一棵似和古镇一般年龄的古树盘根错节,茂密的枝叶遮住的不只是阳光,还有逝去的岁月。遒劲的枝丫挑着古镇的光阴,指向古镇的未来。捡起一片飘落的树叶,有沉沉蠕动的意味,一如古镇弥散的情愫。古树下,一簇素雅的碎花,啜着从树叶缝中洒下的暖暖阳光,释放出一种从容和淡定,像是要把整座古镇的从容与淡定展示出来。在这样的从容与淡定面前,不难理解古镇千百年不变的本色内涵,也不难理解古镇人祖祖辈辈淡泊的生命真谛。

沧海桑田,古镇依旧,这是一种奇迹。千百年来,多少雕栋画梁在尘土飞扬中腐烂,多少翘壁飞檐在世事更迭中坍塌,而芙蓉镇这朴素的色颜,朴素的装裱,穿越时空,始终安然在湘西山明水秀的厚土上坚守,凸显着一种矢志不渝的生命情怀,矗立着一种岁月不可战胜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不随时间而削减,不随时尚而泯灭,就像水墨凝聚成的厚度,风雨不腐,尘封不蝼。世界和人心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宁静而守恒。

芙蓉镇,一幅真品陈年水墨的特质,惊艳世人的眼眸。一个敢于千百年只把简单几种颜色涂抹在建筑的表层,涂抹在生活的内在,这不仅仅是一种风格,一种淡然,一种传承,还需要执着和坚毅,需要顽强和勇气。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族是这样,一座古镇是这样,这就是一种厚度,一种深度,一种超然了。

无疑,芙蓉镇人把生活的水墨植入了自己的血脉,把文化的水墨植入了自己的思想,把理想和幸福的水墨植入了永恒的岁月。

“大地传奇”——湘西地质公园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徐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