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佛门吉祥金句13条 愿见者恒吉祥(神清气又爽)

句子大全 2019-07-22 13:25:46
相关推荐

【吉祥如意】吉祥,梵语sri,音译作室利、师利,又称为吉祥。如意,为说法之际,讲师手持之器具。此物原为印度古时之爪杖,系由骨、角、竹木等所制,柄长三尺,形状如云或手型,乃搔背止痒所用,以其能补手不能及处而搔抓如意,故称为如意(见《优婆塞戒经》卷五)。吉祥如意并称,有诸事顺利之意。

【六时吉祥】《吉利经》云: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日夜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六时吉祥”就是祝愿时时刻刻都能够吉利如意。佛弟子常用“六时吉祥”作为祝愿语送给同参道友或护法檀越。

【称心如意】如意,梵语音译即爪杖,出家僧侣用具之一。柄端作手指形,替手不能到之处搔痒,所以名为如意。又有柄端作“心”字形的,如《释氏要览》卷中说:“‘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如此方篆书‘心’字故。”这一种如意就如旧时官吏的手版备于遗忘的笏子。但佛家还有如意杖、如意珠、如意轮等不同名词和用具。近代多以玉石制作,长一二尺,柄端作“芝”形、或“云”形以供玩赏,取其名为吉祥,又称吉祥如意。今以“称心满意”谓心满意足、如愿以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本《景德传灯录·湖南长沙景岑禅师》: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前云“竿头”,意在“不动”;后云“进步”,意在“十方”。用以勉励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要继续努力更加上进。

【有口皆碑】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七:“(师一日)上堂:……良久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用以比喻所作所为得到众人肯定,获得人们普遍赞美、赞誉如碑。

[口吐莲花]“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净的标志。说法微妙,谓之“口吐莲花”,似出于唐·张瀛《赠琴棋僧歌》:“我尝听师说一法,波上莲花水中月。”然而,其源当上溯至南北朝时的佛图澄。《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召佛图澄,试以道貌岸然术,佛图澄便“取钵盛世水,烧香口角之,须臾钵中生表莲花,光色曜日”。后用“口吐莲花”比喻口出妙语、说话有文采。

【心花怒放】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故名“心花”。《圆觉经》:“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唐译《华严经》卷六六:“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花开。”南朝梁·简文帝《又请御讲启》:“捭俾兹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树,共转六尘。”后来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开朗愉快。怒放 盛开之意。

【借花献佛】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法僧三宝,称为“香花供养”,是佛门常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佛出世,欲觅名花供养。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枝莲花而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五枝莲花。青衣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愿结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茎,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悬记善慧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后因以“借花献佛”比喻借别人之物去做顺水人情。

【顶礼膜拜】对人尊崇敬畏之至,谓之顶礼膜拜。《归敬仪》下释道:“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例如清·张岱《陶庵梦忆·阿育王寺舍“膜拜”,当为我国古代西北部族对敬畏者的礼仪,谓合掌加额,伏地跪拜。见于古书《穆天子传》二:“吾乃膜拜而受。”后连用为顶礼膜拜。

【皆大欢喜】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

【祝愿】指僧人于受食等之际,以唱诵或叙述咒语的方式为众生祈愿。又作咒愿。据《十诵律》卷四一载,古代印度婆罗门于受食毕,为施主咒愿赞叹,后释尊沿用此法为沙门之制。《盂兰盆经》曰:“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后佛教通常将祝愿为食时祝愿与法会祝愿。《增一阿含经》卷二九谓,依咒愿之功德可得六德,即施主与施物能各得三种成就。佛教传入中国后,用咒愿心表示祝愿,祝愿和咒愿遂相互通用,并广泛流行。现在多代指良好的愿望。

【恩爱】父母、夫妻间相互感恩溺爱之情,谓之恩爱。佛教提倡知恩报恩,教人报四重恩(据《心地观经》: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应尽心致力。佛教对于爱,基本的分为有污染和无污染二种。有污染即贪爱,如女色钱财等;无染污即信爱,如师长、父母等。佛教主张断爱,但所断的是有染污的贪爱。同时以断除爱念为实践佛法的基础。

【圆满】不偏不倚,完满无缺。天台宗称为“圆教”,立有圆融、圆满二义。《华严经》卷五十五说:“尔时,如来知诸众生应受化者,而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说:“显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依天台宗所说,十界三千一切法,条然具足,称为“圆满”。《辅行记》卷二之一说:“圆名圆融圆满义,又圆者全也。”《四教仪》卷一说:“圆以不偏为义。”此外,一次佛事、法会顺利结束,也称为“圆满”。后多用以形容事情完满无缺,十分美满。隋炀帝《与释智顗书》:“功德圆满,使致荆巫。”《南史·梁武帝纪》:“有神光,圆满坛上,朱黄白杂色。”《宋史·天竺国传》:“福寿圆满,寿命延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