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四句教法 谈人生感悟(破一切无明烦恼)

句子大全 2014-02-23 14:41:54
相关推荐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四句教法,谈人生感悟,破一切无明烦恼,得人生境界

国学大师南怀瑾:“我们晓得,烦恼是一种魔,生死是一种魔,欲望又是一种魔。若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无一不是魔境。纵使一个人爱好美的境界,爱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执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juàn缠绕之意)网非常不容易。”

所有一切的魔镜,就是无明,无明的烦恼缠绕这我们的周围。所以《圆觉经》中金刚藏菩萨问佛云:“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如来说说十方不同类别的凡夫,本自就可以成就佛道,那么又为什么后来又生起无明,一切都如往继来,什么时候又会再生出一切烦恼呢?”

因为一切无明的烦恼都是我们执著与某个因果,就像我们想要成佛,心中无始轮回,那么本原来圆满清净心,就有了无明烦恼。所以,我们要做所有事,要有无所得之心。只要有所得之心,就一定有无明的烦恼。那么我们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既然有所得之心,只要是从善法,我们就要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面对一切挫折烦恼。

国学大师南怀瑾:“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无有定法《金刚经》来自无得无说分。不要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要执着于任何一切事物而烦恼心。佛为何能成佛,是因为有清净心,有智慧,包容万象,包容一切事物,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对于无有定法,南怀瑾先生说:“佛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

纵观我们生活,教育是我们有始以来所得智慧,好的学呗,不好的就扔掉。有时候被教育、被挨骂、被批评,并非坏事,我们不应该耿耿于怀。我们更应该以此忏悔自己,反省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否则,耿耿于怀,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有一颗包容的心,一颗时时忏悔的心,我们的智慧就会有增长。

国学大师南怀瑾:”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金刚经》中,佛告诉须菩提,什么样的福德是最大呢?就要用无所得之心,做一切善心善德。不要你帮了别人,你念念在心中。这就不是福德,你的心只求福报,只求有报答。这种想法,有福德,但并非大福德。且念念其在心,也是一种无明的烦恼。所以,我们做善事,就要有一颗所得之心。

国学大师南怀瑾:“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所以学佛修行的人,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从善修行得果。时间久了,当我们所学所悟就不应该在有求所得的境界,用一个平常心去学一切道,做一切可善可光之事。

有人说,如佛所说。社会如何进步,谁能有无所得之心去做任何事。那就错了,佛法是积极向上的。所有的一切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积极的面对一切,消除一切无明烦恼心就是佛法的根本。所以,说来说去,就是要一颗积极的心去对待一切我们当下,那些让我们有无明烦恼的就要抛开,用一颗积极的人生观去对待一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