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国珠江文化历史:潮州帮与客家帮

句子大全 2009-05-13 05:43:11
相关推荐

小编今天带大家畅游历史的海洋,探索过往的事件奥妙噢!潮州帮商人是仅次于广州帮的广东第二大地缘性商人集团,指籍贯为清代州府的商人。有人认为,潮州帮商人作为一个群体形成较晚,主要是清康熙以后开海贸易才开始形成。此前潮州商主要是海盗商人集团,依靠走私贸易为生,甚至与明朝武装对抗,且与福建漳、泉海盗商人共同构成我国东南沿海海盗商人主体。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康熙时清政府规定“出海边船按次编号,船头桅杆油饰标记”,”广东船油以红色,故广东商人称之为红头船时代,这也是潮州帮形成的时代和标志。《潮州会馆碑记》说清乾隆年间潮州帮商人地缘来历,“首海阳(潮安),次澄海,次潮阳,次饶平,次惠来,次普宁,次揭阳”。

潮州商人乘坐自己修造的红头船,每年“春夏之交,南风盛发,扬帆北上。经闽省,出烽火、流江,翱翔乎宁波、上海,然后穷尽山花岛,过黑水大洋、游奕登、莱关东、天津间,不过旬有五日耳。秋冬以后,北风劲烈,顺流南下碣石、大鹏、香山、崖山、高、雷、琼崖,三日可历遍也”。这是潮州帮在我国沿海一带的商贸活动状况。至海外,则“占城、暹罗,一苇可航;噶罗巴、吕宋、琉球,如在几席;东洋日本,不难扼其吭而捣其穴”。即东南亚地区是潮州帮主要的活动范围。而据黄启臣在《明清广东商人》一书所列62家潮州帮商人表格,其在海外经商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长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以及港澳地区等。

涉及52家,占62家潮州帮的84%可见,潮州帮以海外贸易为主,似比广州帮更为突出。志称潮州帮既善于经商,又独具冒险、开拓精神。其云:“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一不作海外巨商矣。尤不可及者,为商业冒险进行之精神,其赢而入者,一遇眼光所达之点,辄悉投其资于中。万一失犹足自立,一旦胜利,信蓰其赢,而商业上之挥斥乃益雄这种冒险精了潮邑商业繁荣,也反映在当地歌谣中。如清乾隆澄海《樟林游火帝歌》带有云澄海管落樟林乡,乡中宽阔实非常。第五就是洽兴街,洋华交易在外畔。第六顺兴多洋行,也有当铺甲糖房。

樟林港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后兴起的港口,为粤东通洋总汇和枢纽,大批红头船从这里放洋和近航停泊,呈现一派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1971年和1972年分别在澄海东里南洲和东里和洲林出土过30~40米长的红头船,使用泰国楠木制成,属远洋商船。上面歌谣中的洽兴街,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两边尽是两层楼货栈。其中“安平栈”仍然留下当年建栈碑记,展潮人从事外贸的繁华情景:“驾双桅船,挟私货,百十为群,往来东西洋”。这样的双桅船明代在潮州府注册的至少有145艘,组成海上贸易船队,浩浩荡荡,直航海外。外国人 Charles Gutgalf这样记述道光年间暹罗与中国海上贸易船队:“船只共约八十艘。

…通常在暹罗修造,载重约二百九十至三百吨,由广东省东部的潮州人驾驶。这些帆船大部分归曼谷的华侨或暹罗的贵族所有。前者派遣自己的亲戚,常常是女婿,到船上做货物管理员;后者所派定的货物管理员,由其戚属们担保。”潮州帮商人有强烈的乡土观念,无论驾船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任用潮州人,显然为适应海洋艰苦生活环境和在异地发展,要求潮州人具备坚强的内聚力,这在广东商帮中是很突出的文化素质。客家帮商人是指明潮州府和清嘉应直隶州属下的大埔、程乡(梅县)、平远、镇平(蕉岭)、长乐(五华)、兴宁等县的商人群体,其中又以大埔、程乡的商人居多。因这些地区操客家方言,故称之为客家帮商人。

与其他商帮人数据黄启臣《明清广东商人》以统计一样,客家帮商人数量也一样如此理,明清部分有姓名、籍贯,经商地点的客家帮有8家,人数当比广州帮、潮州帮少,而且形成时间较晚,主要是入清以后形成的。但客家帮一经形成就很活客家商状况。兴宁客家商则“多贵于豫章,……足迹几遍天下”。这是大端跃,“经商于吴、于越、于荆、于闽、易于川、广、湖湘间”。但客家商也像客家人一样,飘洋过海,从事商贸活动,范围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檀香山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光绪《嘉应州志·礼俗》说:“自海禁大开,民之趋南洋者如鹜。”清末,仅梅县松口一堡在“南洋各埠谋生者不下数万人”。如梅县“李步南,字九。

自海禁大开,中外通商,步南即往南洋,致巨富”后来他还在当地做了许多公益事业,为乡人称赞。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这个意义上说,客家人虽是山居族群,但也具海洋文化品格。广东地缘商人集团在外地经商,必须依靠会馆,以便联络乡情,互通信息团结互助,保护同乡利益,为同乡谋福祉等。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西、四川以及国内其他省区,广东会馆星罗棋布,对广东商业贸易作用匪浅。而在海外,广东会馆也不在少数。据统计,清代广东会馆以亚洲数量最多,但美洲广东会馆后来居上,在19世纪进入建馆高潮,在澳洲、欧洲及非洲广东会馆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数量也较少,这都与这些地区开发先后、开发程度,以及华侨迁移等紧密相关。

但会馆设立初衷,与海上贸易关系最大,后来才扩展会馆其他功能。广东会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共有76所。若按方言划分,其中,属广州帮商人的有35所,为中山、番禺、广州、南海、台山顺德、新会、开平、恩平、鹤山、肇庆、惠州、东莞、宝安增城、龙门、三水等商人所建分布在槟城、新加坡、吉隆坡、关丹、安顺、太平等地,占广东会馆总数46%;属潮州帮商人(含操海南方言者)的有17所,占广东会馆总数22%,主要是潮州、琼州籍商人所建,分布在马六甲、槟城、古晋、太平、新山、关丹、巴生、安顿等;其余24所为客家帮会馆,为嘉应州(梅县)、惠州、大埔、增城、龙丰顺、永安(福建)等商人所建。

其中在马来西亚槟城建立的嘉应会馆为据由1081一古际上,虽说这些会馆有很强的地缘特别是族群关系,但很多会馆是以广东各府属各县为对象联合组织的,如1805年在马六甲成立的惠州会使用“海山公司”名称活动,由龙川、河源、紫金、和平等县商人组成。这种地域性联合组(即中山会馆),为以单一县为单位联合的会馆,同样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好了,本期推荐到此为止,觉得小编推荐得还不错的小伙伴们可以给小编点一个关注,你的每一个关注,都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