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专家谈广西高考作文:“个人画像”融入家国情怀(时代追求更易得高分)

句子大全 2014-10-05 22:44:52
相关推荐

7月7日上午,广西高考作文题揭开“面纱”。不少考生走出考场感慨,今年的作文主题又是“看起来容易,写好难”系列。专家表示,今年考题看似打的“情感牌”,但考生如果仅仅关注“小我”,一味简单抒情难拿高分,若把“个人画像”融入家国情怀、时代追求,更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考题重情感“反套路”

今年作文考题“出炉”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考题“很重感情”“都是感情输出”。南宁三中2019届毕业生陆嫣现就读于复旦大学,看了考题后,也有同感,“今年的高考作文继承了去年考题的气质,走的也是真情实感的路线。”

陆嫣认为,纵观这两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倡导表达真情实感,注重考查语文素养的“反套路”的趋向,写作文的方法不再是套用各种写作形式和模板,不再是依靠背素材、寻章摘句以备添色之需,而是需要更多地阅读、思考,提高综合素养,在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

而今年考题要求考生以一封信的形式,分享感悟与思考,更强调了写作者的主体意识,需要考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回顾自己的成长来思考和写作,相信今年的作文会让很多考生有所触动。

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黄珂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她也特别关注作文考题。黄珂认为,今年考题以毕业班校友书信寄语的形式,通过为自己画像的角度,让考生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贴近考生内心,特别有温度、接地气。尤其这届考生生于“非典”,毕业于“新冠”,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可能会更加深刻。这道题给了考生们机会,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出得非常走心。

考题究竟难不难?

当天,不少走出考场的考生感到忐忑,认为今年考题和去年一样“看似容易,题目通俗易懂,真正写的时候无从下笔,不易出彩。”

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广西籍学生李加津认为,相比去年,今年的考题更有区分度,写起来也更难。难在哪?李加津说,尽管考题有很强的贴近性,考生要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太难,但要不落平庸可不容易。

首先,考生在高三这个节点上,更多地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强化知识点的训练,少有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在考场短暂的时间里,要对自我进行审视、总结,并非易事;

其次,题目是“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这类建议性的内容若不精心打造结构,容易写成三段式铺陈的流水账;

此外,考题还涉及个人与时代如何契合的问题。如何在非常个人化的建议中穿插对时代的追求,达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相互统一也很需要一番功夫。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学教研室副教授黄斌则认为,考题材料阅读难度不大,写作思路的引导也较为明晰,话题贴近学生,容易成文。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爱中也持类似观点。陈爱中表示,一般而言,材料作文最考验学生的是审题能力。如果材料本身的含义过度丰富、辐射性指向过于多元,考生审题时理解容易产生偏差,这也是以前给材料作文考生失分的关键点。而今年考题题旨明晰,直接将出题人的意图呈现出来,为考生的命题立意减少了审题难度。

南宁三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周洁认为,该考题难度适中,在文体上写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都行,考生比较自由。尤其在审题时,考生跟随题目的提示、线索构思全文,基本不会跑偏,但也不易得高分。周洁表示,以往,考生多练习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虽然也聚焦一个主题,但写他人居多,写自己成长中的感受和独立的思考、表达,相对较少,因此考生可能会有一定陌生感。

如何写才能拿高分?

黄斌表示,该题在确保“成文易”的同时,有合理的区分度。考生要想获得高分,在立意上,不能将“我”局限于学校、学习、学生这“三学”的层面来谈,写作时避免泛泛而谈高中阶段的琐碎事件、个人感想,而应将“自我”置于当代青年、时代脉搏、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更为广阔的视野中来谈,这样的分享才有丰厚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利用语言修辞、情态语气等文学性因素,使“分享”葆有意义、饶有趣味。

陈爱中也表示,这道命题颇富哲学性的指向,要写好,有深度,需要考生有足够的文史哲基础,才能对“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哲学命题进行合理而深入的表述。

这种立意难度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过于明晰带来的简单化可能,确保优秀的学生能够凸显出来,实现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选才目的。

周洁表示,该题的难点在于,考生能否将平时零散的感悟在作文中以明确、理性的表达和结构去展现。考生可尝试引用名言破题,以他人作为“镜子”,回归自己,既可以谈自己的体验,也可以利用名人作为镜像,完成“自画像”。

宏大背景下回归到个体

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广西教育学会作文教育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唐子江看来,今年的作文考题出得好,也出得妙,“考题的精神实质与去年的题目高度相似。”考题都从“毕业前夕”这个时间点切入,去年谈论的是师生情,今年要表现的是师兄弟姐妹情,有种传承意味。

今年的作文考题加强了考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珍视传统文化、发展思辨思维、培养奋斗精神,亮点不少。

首先,考题贴近现实生活,部分考生可能在校期间就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比如班会课、经验介绍会,这让每位同学有话可说;

其次,考题突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的时间、对象、场景非常清晰,考生构思作文时,会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

第三,考题将立德树人的目标巧妙隐藏其中,题目要求考生“画自画像”,实际就是让考生在教人做人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教自己做人,如何胸怀家与国,如何担起肩上责任等等;

此外,考题还引导考生发展辩证思维,题目中表述“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表面上是抒情,实际上是要引导考生辩证思考世界、思考他人,读懂自己与其他两者的关系。

唐子江表示,今年高考作文题从表现形式上看非常具体、微观、空间有限,但考生要画出一幅好的“自画像”,仍然需要融入时代大背景,“画像”才能立体起来。作文要有时代性、现场感、真实性,仍是这些年高考对考生的要求。

周洁认为,与以往开题便倾向宏大主题不同,这两年,高考作文逐渐回归到“人”这一主体,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或是一种新的趋势。纵观今年全国作文Ⅰ、Ⅱ、Ⅲ券,尽管也涉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担起国之重任”这样的宏大主题,但落点仍然回归到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上来,最终回归到“人”本身。

高考作文题关注人的自我发展,尊重考生的个性,非常符合“00”后“后浪”的话语习惯,对考生特性把握准确。

【来源:南国早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