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老子之言“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句子大全 2012-04-06 07:39:27
相关推荐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言论和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候,在尹喜的劝说下,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在书中第五章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也是老子传播最广的言论之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咋一看很残酷无情,天地没有仁义可言,将万物生灵都看作刍狗,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并非如此理解,刍狗是古代祭祀用草编成的狗,天地没有所谓的偏爱,对待万物众生都一视同仁,既没有特别的仁爱,也没有不仁,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让万物自生自灭。

《道德经》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治,这是一种治国的理念,“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这句话的结论,政令太多、管辖太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当下的状态,让百姓顺应内心,不去治理便是最好的治理,老子是古代自然科学的开创者,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摈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生一世全看己身,有什么因便有什么果,这些都和天地没有关系。

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有仁便有不仁,有好便有坏,有情便有无情,而天地的中立,貌似不仁,实际上这才是天地最大的仁,无情便是最大的有情,这是万物生存的基础,也是大道的体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个人在当下的理解便是:虚无缥缈的天地可以是心灵一时的寄托,却不能整天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人这一生的舍和得都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变化的源头还在于自己本身。

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也是大道的体现,天地亘古不变,而万物自然却在不停变化,天地孕育了万物,却不去插手万物的轨迹,天地想是一个大风箱,而万物都生活在风箱里,静止不动便毫无变化,一旦动了起来便是变化无常,再无停歇之日,在这个大风箱里,我们每个人却要去适应时刻的变化,这便是生存之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