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拓宽翻译传播路径)

句子大全 2014-01-22 06:02:46
相关推荐

李孝英 赵彦春

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药方助力全球战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

世界多国对中医药非常关注,邀请中国介入当地疫情,要求中国分享中医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这是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而中医药文化的译介与传播理应成为中华文化复兴与国际传播的先头部队。

中医界和外语界对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应进行切实的研究,拿出针对性的方案。以下四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要深入挖掘和准确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二是要突破中医药文化翻译的瓶颈,拟定新的翻译方法;三要解决中医药翻译人才匮乏的这一核心问题;四是要改善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路径。

中医药学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哲学智慧。全面梳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深刻哲学与文化内涵,才能恰当、准确地翻译,促进中医药乃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深挖中医药文化内涵,整理语料,并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和分析成为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和翻译传播的急需任务。这无疑需要多学科的跨界研究和整合,需要中医文化学、中医药学、中医学、哲学、翻译学、术语学、认知语言学等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和研究,确立中医药整个体系中关键性概念的深刻内涵,比如精、气、神、阴、阳等基本关键性概念的哲学和文化内涵。在准确认知中医药文化内涵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准确的思想传达和语言转换。

目前中医药药名、中医药专用名词、中医文化负载词和特色词等的翻译方法遭遇瓶颈,具有音译扩大化倾向。从根本上说,音译造成所指缺失,译文晦涩难懂,不易于认知和传播;另一方面,当下一些理论也可能误导中医药文化的有效翻译,比如中西方译者受西方后现代理论的操控,不注重文本而偏向读者反应,没有把握好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中医药学科理论的建立。比如有译者将“阳明”译为the Sunlight,忽略了阴阳系统即病理命名之间的关系,只见树不见林。这些翻译现状严重影响中医药、中华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创新中医药翻译方法成为了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医药文化中有很多术语概念在西方医学语言中没有对等词,可采用超越现有的归化、异化的简单对立而采用造词法,即利用英语或古希腊、拉丁语语素来表征汉语的词源和理据再确立能指所指关系,比如“风疾”译作“anemogenous malaria”比音译的“feng ji”具有更好的认知效果,也比直译的“wind disease”更具明确的所指。这样的造词法既能表征中华独特的文化信息又便于西方人认识和接受,从而避免“文化折扣”。不论如何,为了中医药文化的准确传播以及逐步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话语体系,中医药文化(包括各种中医典籍)的传播,都必须尊重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和隐喻路径,并在此前提下统一中医药术语概念的翻译标准,统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树立中医科学国际形象。

中医药文化翻译方法的创新对中医药文化的翻译人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医药文化传播历史已有几百年,不管是西方汉学家还是本土翻译学者,能通晓中医药文化翻译的人才极少。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这方面人才匮乏。首先,蕴含中医药文化深刻精髓和内核思想的中医药典籍自身内涵丰富、深奥晦涩、一词多义、隐喻性等语言特点,使得译者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认知和翻译望而生畏。其次,一些医科院校开设了中医药文化翻译专业,但课程设置并不理想,翻译实践设置比例也较少,学生缺乏相应的引导和锻炼,归根结底,还是师资的匮乏。另外,中医药文化翻译专门人才没有相应的供求渠道。国家、社会应努力营造积极学习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为学习中医药翻译的学生们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从业者的自信心。

有鉴于此,只有长期不懈地努力培养学贯中西、通晓中西文化的跨学科人才并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翻译,中医药文化才能准确地传播给世界人民,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华智慧。

中医因其独特的养生方法和对一些慢性重大疾病特有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全世界人民。但由于各国地域不同,文化差异巨大,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和形式的选择时,应兼顾传播受众的文化差异等因素,但也不能完全屈从受众文化,以免削足适履。这就使得译者在翻译时使用的概念既要准确传达中医药文化的本真内涵又要兼顾能引起西方受众联想。中医药文化翻译对译者要求极高,不是一般译者就能胜任,而是必须既是中医药文化专家,更是语言翻译家,能遵循人类语言基本思维规律。中医药文化内涵挖掘、翻译与传播始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能割裂。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的优化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世界各国因地域不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但也有“隔山隔水不隔音”的同类归属感。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应尽量寻找出中国与他国或地区相近或相关联的文化入手,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培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在向欧美或亚非国家传播中医药文化时,中医药文化的对外翻译应在中医药海外传播话语体系框架下进行,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翻译。也就是说,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和海外传播,既要遵循中医药文化自身特色,也要考虑是对象国的文化语境,但总的原则是不能因为传播地域不同而改变中医药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准确翻译,传播好中医药文化,是当今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部分,也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软实力。

作者简介:

李孝英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

赵彦春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来源: 光明网

本文来源:光明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