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那些我们说的童言童语:该跟小孩说叠字吗

句子大全 2017-06-04 22:24:24
相关推荐

有一次带Zion去医院打预防针时,听到一位妈妈对他的儿子说:「刚刚的弟弟在哭哭是因为他打针针痛痛所以哭哭喔!」如果说讲叠字是为了让孩子听得容易比较懂,那么这一段话恐怕让宝宝都要皱眉头了。大多数人和孩子讲话时都会不经意地说出叠字,又称小儿语、童语、儿向语,这个现象不分男女,仿佛只要和小孩子讲话就必须说上叠字,好像对婴儿说叠字就会比较听得懂:「来喝水水。」、「吃饭饭了没?」、「脚脚会不会痛痛?」、桌桌、椅椅、布布、杯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小朋友讲叠字的样子总是很可爱,然而却有许多父母对小孩两岁只会讲叠字,或是必须要戒掉或纠正讲叠字而感到困扰。

小孩为什么会说叠字:典型声音发展的时间轴

出生至1个月:发出愉悦的声音、为求帮助的哭喊声,以及对人声有反应。

2至3个月:能区分不同的讲话声音,并能够发出「咕咕」声(拉长元音像是「 ㄨ ㄨ ㄨ 」和「 ㄚ ㄚ ㄚ 」),并能回应他人的语言。

4至5个月:婴儿可能会变化音高并尝试模仿大人说话的声调。

6至8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能够控制声带的开合,并开始能区分元音和辅音之间的差别,如:「打打打」或是「妈妈妈」,但大多都是随机或碰巧产生的声音,并非有真实的意义。

9-10个月:这个年纪的婴儿开始能明白一些基本的词汇,像是「不行」、「掰掰」,并且能发出更多的元音和辅音及更多的声调。

一岁至一岁半:大多数这时期的婴儿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他们已经能够有意识地说出「爸爸」、「妈妈」等词汇并结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意愿和情绪。同时他们能够回应,或者至少明白父母简短及简单的指令,例如「把它放下」。

一岁半至两岁:这时期的婴儿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并且能指出父母所念出的人、物、和身体部位。婴儿会重复他们所听到的词汇或是声音,像是句子中最后一个词汇,并开始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妈妈抱」、「我ㄋ ㄟ ㄋ ㄟ 」,他们也开始能明白一些抽象概念,像是「我的」。

两岁至三岁:这时期的孩子进入语言学习的爆发时期,能明白符号性和抽象性的语言像是「现在」,感觉「难过」、空间性「里面」。

叠字在语言中扮演的角色

由上面的语言发展历程上可以看出,婴儿大约在一岁左右开始能有意识地说出单音节的词汇,许多人看到小孩子在牙牙学语地发出重复性单音节的词语,便以为用叠字和婴儿讲话会比较容易理解,然而这本质上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儿向语言的现象并不止于中文,全世界各种语言都有儿向语的存在,英文称作Baby Talk。

小儿语是一种较年长者对小孩子说话的方式,又称儿童导向说话方式( CDS, Child-Directed Speech )。CDS的特点是「唱歌」语调模式,将其与成年人使用的单调风格区别开来,例如CDS具有更高和更宽的音调,更慢的语速和更短的话语。它可以显示元音过度亢进,并且往往会缩短和简化单词以声调的高度发音(提高邻近母音,如i、u、a的发音频率)和较短并简单的字词说话。

典型的英文儿语像是Dada、Mama,或者是Noo-noo (Noodle)、Daw(Dog),会省略字尾子音或是重复发音等等,这个现象是婴儿学习发音的一个过渡期,即是「牙牙学语」的过程。婴儿在学习语言时无法完整正确地发音,因此会发展出自行简化的语言,例如「水杯」,婴儿可能会说「水水」,因为他们的口腔肌肉尚未有能力正确地发出他们想要的发音,因此重复能够发音的音节。

如何正确地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1.不要使用过多的叠字

相信经过前面的讨论,应该对叠字(童语)是孩子说话的过渡时期所产生的语言有些许的认识,或许有的父母认为讲叠字很可爱,但终究会面临到需要不断纠正他们说话的那天,到时候麻烦的还是自己。我们只需要不断地保持正确地说话方式,并且不要责备和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感到着急,因为就连爱因斯坦都到三岁(有的说四岁)才开口说话。

2.不要模仿孩子错误的发音

婴儿刚开始学习说话时肯定会犯错,而且犯错的样子肯定很可爱,这时如果父母模仿他们错误的词汇,可能会照成孩子认为他们说对的正向回馈,以为自己讲的是正确的,长久下来累积的错误发音肯定得花上许多时间修正。

3.不要说得太快

虽然我们提倡要对孩子像和大人一样正常地讲话,但不代表我们要用大人讲话的速度来和他们说话。和孩子说话时,要合理地放慢速度,但也不要夸大地过度放慢速度,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疑惑。说话时不只放慢速度,最好要嘴形清楚明确,让孩子看清楚父母发音的嘴型,帮助他们模仿和学习发音。著名的聋盲人士海伦凯勒便是靠着教师莎拉富乐女士的耐心教学,透过将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靠着触觉感受老师的说话方式而学会说话。

4.留给孩子说话的空间和时间

当孩子想要表达意愿时,父母可能可以很快明白并满足孩子的需求,例如当孩子想喝水时会看着水瓶,而此时父母不仿稍等一会,然孩子尝试发出任何声音,甚至叠字也好,让他们学习以声音表达需求后再满足他们的需要。假若他们还无法发出物体的任何相关发音时,不仿先说出该物体的名字或是动作,一边重复地发声一边动作,让他们学习到该如何发音,例如一边说「喝水、喝水、喝水」一边将水瓶递给孩子。

5.保持正向的态度鼓励孩子多说话

或许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语言发展比较迟缓一些感到着急,而急于纠正甚至责备孩子的发音,如此虎妈虎爸风格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压抑孩子说话的意愿,使得孩子更不愿意开口。保持正向的态度,以耐心和开放的心态教导孩子说话,让他们尝试、让他们犯错、让他们学习。

说了那么多不讲叠字的益处,我们不得不讨论不讲叠字的坏处——孩子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语言。这个结果是肯定的,因为规范的语言相对复杂,要在学习语言句型文法的同时还得负担口腔肌肉的准确发音。然而孩子会因为不讲叠字产生的语言发展稍微迟滞而导致语言能力严重缺陷吗?这答案是否定的,一个孩子在语言能力上有缺陷,就算是叠字都难以学习。如果真有语言能力的缺陷,那必须由专业的医生判断和治疗。

假若孩子对叠字比较有反应或是已经养成讲叠字的习惯该怎么办呢?可以采用「交互使用叠字」的方法,先以叠字开口再以正确的方式回应,例如:「你想要先喝水水,还是吃饭饭?」孩子回:「我要吃糖糖!」此时便以正确的说话方式回答:「不行,只能选择喝水或是吃饭,不能吃糖。」让孩子将叠字「饭饭」与正确的词汇「饭」产生连结,知道那是同一种东西,而不是在一句话中交互使用叠字与正确的词汇,例如:「喝水水还是吃饭?」这样会导致孩子混淆,以为「饭饭」和「饭」是不一样的事物。

如果周遭亲朋好友不断对孩子讲叠字怎么办?

不讲叠字是我们自身的教育理念,但周遭的亲朋好友大多没有这类的概念,对着可爱的孩子一定说上许多叠字,如果不想因此让孩子养成讲叠字的习惯该怎么办呢?

1.事先公告自身的教育理念

在自己的社群媒体或是家人群组里面声明自己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坚持,或是在聊天时分享对叠字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太过严格或是不知道其原理,那就和他们分享这篇文章(笑),相信大部分人在了解到不讲叠字的利弊之后都会尊重父母的坚持,剩下少数人坚持要讲的,只要不是故意不小心脱口而出的话,若非他有其他认同的教育思维,抑或是单纯的个人修养问题。

2.如果没有时间说明,或是遇到不熟的人对孩子讲叠字的话呢?

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如果你和孩子正确地说话,他们听到叠字时反而会疑惑对方为什么要用错误的方式说话。如果孩子对词汇因而产生误会,也不要当面制止对方,恐怕让对方难堪而产生误会,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说明来由,只要在对方离开之后再向孩子说明对方的善意其实是错误的发音,正确的发音应该是怎样即可,若平常都是正确的说话方式,那孩子便会以此为基准而感到对方的叠字非常奇怪。

总结

讲不讲叠字最后还是决定于父母的态度,就像光谱的两端,讲了太多的叠字后来苦恼如何改正孩子说话方式的还是自己,对正确的说话方式过于严厉或严谨也可能降低孩子的说话意愿。在明白讲叠字的利弊之后,最重要的是以自然和正向的方式与孩子说话,让他们正向地表达自我情感才是终极目标。许多朋友在知道我们不对Zion讲叠字之后,常常会开玩笑地纠正我们,例如说「叔叔」、「包包」、「妈妈」时就会说:「不对,要说『叔』、『包』 、『妈』」我想这是有点矫枉过正了(笑)。叠字不是不能讲,如果日常用语本身就是叠字的话,那肯定是要讲的,因为让他们正确地学会说话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